183个“国际大都市”


2010年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由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许多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偿还地方债务的风险在积聚,一旦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地方债务很难偿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近日披露,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

全国土地出让每年平均达到660万亩,这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未来10—25年是中国城市社会面临的社会整体变迁期,这期间,中国将有5亿—6亿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与地理变迁之一。这一变迁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但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民流动、土地合理利用、区域整合、社会阶层变迁、社会公平等问题,将随着城市化的深化,呈现出由小到大,由隐性到显性,由局部到区域发展的态势,而各级政府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并不充分。

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化的核心是市场化 目前的城市化依然强调政府去,而没有真正依靠市场来。中国的城市化既要政府推动又要市场推动,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美好前景,让更多的“丑小鸭”普通城市,一下子变成了未来要实现的183个国际大都市。另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中把城市越建越大所带来的城市病,核心城区车越开越堵,房价越卖越高。未来城市化之路究竟在哪里向何处去?唯有尊重城市化二元论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文章:

假如中国人均收入世界第二

中国不能忽视5400岛屿大开发

兴建十万个跨国农场

建地下都城可解北京之危

赚了2.7万亿为何还遭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