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北京大学对于医学研究伦理的审查是很慎重的——评网帖称北大药理所千元招募“试药人”


    《新京报》讯(http://health.sohu.com/20110419/n306041489.shtml) 近日,北大未名BBS出现一则名为《医学部招募健康志愿者4天1000元》的帖子,称受北大药理研究所老师委托招募健康受试者,测试药物特性和性能等。试验需4天5夜,受试者可获1000元报酬。昨日,北大医学部党委宣传部人员表示,此项招募信息属实,但并非北大药理所刊发。发帖招募是一名受试者个人所为。帖文称,发帖者为该校医学部学生,受药理所老师委托招募健康受试者,参加盐酸安托沙星(抗菌类消炎药)试验,以测试该药物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性和药动力性能等。需女士10人,男士3人。年龄在20至35岁,身体健康。该帖在论坛中引发议论。有人怀疑该帖真实性,担心上当受骗。也有人认为,此种药物试验存在风险,应提前告知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 “安全范围内的用药量。”昨日,帖文中报名联系人“李同学”称,所用药物安全性有保障。根据“李同学”提供的号码,记者与招募负责人取得联系。该负责人称,此次招募是北大药理研究所的官方行为,所有责任由研究所承担。研究所会向有意者提供知情同意书,告知试验各种信息。

    对于这个报道,我完全理解大家的担心和困惑。但是,我首先要向那些勇于试药的志愿者表示感谢,正是他们的奉献和冒险精神,才推动了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可以说,这个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有时候为了研究的需要,志愿者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在苏州读书的时候,我们的一位师兄,也是我的老师,曾经自己试着给自己输注重组白细胞介素-11,这是非常令人佩服的。现在,条件好了,国家要求规范了,研究所也可以公开招募志愿者,也不再需要学生的参与了。这一方面是为了实验结果的需要,更是对于志愿者安全的保证。

    在药物人体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都会仔细筛选研究对象,保证试药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会详细向受试人员进行解释,做到知情同意。

    至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于人体试验研究是有严格的规范的,只要是涉及到人体材料进行研究的,都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批。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件事大家不必过于大惊小怪,应该详细科学,也应该共同感谢试药人的勇敢和奉献。当然,大家也应该相信研究人员的专业精神,相信北京大学对于人体研究的规范和安全保障。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