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洛杉矶之战光鲜外在难掩内在空泛


李骁:洛杉矶之战光鲜外在难掩内在空泛  
  
要谈论《洛杉矶之战》必须提到三部电影,前两部是《独立日》和《黑鹰坠落》,《洛杉矶之战》被称之为是这两部电影的结合甚至是升级版本,这样的描述宣传包装够给力,一下子就把人的欲望给勾了起来,迫切想看,不过,看过之后遗憾的发现,虽然片中的确有不少桥段和场景是在向两部电影致敬,但就整部作品而言,在我看来,《洛杉矶之战》在外星人类型作品中无法和《独立日》相提并论,在战争类题材片上也同样无法望《黑鹰坠落》之项背。  
  
  
在外星人类型作品中,《独立日》以其惊人的视觉奇观,宏大的场景和独特的剧情构思,让无论是否相信外星人存在的人都能为之震撼并被深深打动,反观《洛杉矶之战》,以一个较小的角度,洛杉矶和一支特战小分队的视角来反映星球之战,但影片给人的感觉却不过是较为激烈的城市巷战而已。  
  
  
虽然导演选择洛杉矶另有深意:1942年2月25日凌晨2点许,美国西海岸洛杉矶迎来不明身份的敌人。当时距离珍珠港事件才不到3个月,雷达屏幕上的亮点引起一阵混乱,军方即刻进入战争状态,一夜发射了1500余发炮弹。有人说那是日本飞机,更多人说那晚出现的是UFO。罗斯福总统下令调查,但最终毫无结果成了一个谜。  
  
  
即便有这样的历史事件做依托,但因为电影的视角重心集中在城市巷战,场景上无法传达星球大战的宏大,而谈到城市巷战就要提到电影《黑鹰坠落》。  
  
  
《黑鹰坠落》是根据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真实事件拍摄的,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影片围绕真实二字展开,真实的还原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战争始末,真实的描述战争细节。手持摄影展现交战场景的真实和动态,用记录片式的拍摄手段体现真实,使得《黑鹰坠落》成为战争片的经典,尤其是城市巷战。  
  
  
《洛杉矶之战》的巷战拍摄同样精彩,甚至很多方面比《黑鹰坠落》走的更远,可惜输就输在真实二字上,虚拟的外星人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以至同仇敌忾,电影看到一半,我甚至感觉是老美在地球找不到敌人,变出外星人来,才好尽情的卖弄自己的尖端武器,片中出现的美式高新武器,简直是在为美国军力做广告:LAV-25装甲车、CH-47海上骑士直升机、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重达40磅的战术背心和拥有强大火力和射程的M727突击步枪等。  
  
  
然而尽管有与《独立日》和《黑鹰坠落》相比的种种不足,真正让这部影片沦为纯为视觉的平庸之作的还是剧本,虽然据说该片严格遵循了好莱坞商业片的模板和套路,何时该煽情何时该做情绪铺垫等都有精心规划,但灵魂的缺失使得士兵们诸如:为人类和地球而战之类的豪言壮语沦为口号,教条而空洞。  
  
  
最后就不得不提到评论这部电影必须提到的第三部影片:《第九区》,在外星人类科幻题材影片中,《第九区》是部低成本制作电影,只有区区3000万美金,制作甚至可说有些粗糙,是导演的处女作、也没有明星,但他有一个令人深思和感动的故事,关注弱者和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就是这样一部同样用手提摄像机拍摄的伪纪录片竟然能成为北美票房榜的冠军,影片上映时以3700万票房远高于排在票房榜第二位、派拉蒙斥资1.7亿美元打造的《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的2250万美元票房,最终全球票房狂收2亿,被媒体称为当夏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可见,不论是战争片还是科幻片,不论是外星人还是地球人,要成就一部好电影,徒有光鲜的形式和外表远远不够,这一点,也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原载于《东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