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统计局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统计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统计部门把统计新闻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文件特别提到要组建系统内网络评论员队伍,应对可能出现的社会质疑,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这一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的创新之举,让我们对这支尚未成型的队伍有了新的期待。
统计新闻宣传,以前笼统地称之为统计宣传,对广大统计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国家统计局1981年就创办了《统计》杂志(现更名为《中国统计》),1983年又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定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是我国最早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政府部门之一。随着《中国统计信息报》(《中国信息报》的前身)1988年的诞生,报社驻各省区市记者站的建立,以及各类统计杂志的创办,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网站的兴起,统计宣传日趋活跃。
不过,由于从国家到地方普遍缺乏职责明确的归口统计宣传机构,使得统计宣传经常演变为统计报刊的组稿发行、重大统计工作的宣传、重要统计成果的发布,等等,各省统计局的综合处、记者站、科研所、网络办都与统计宣传沾边,却又各管一摊,各司其职,力量始终无法整合。湖南、甘肃两省统计局虽然分别成立了宣传中心和新闻办公室,对统揽本省统计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国统计系统新闻宣传各自为政的大格局。
据悉,国家统计局已经成立了统计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统计新闻宣传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尽管其职责仅限于统计新闻宣传而不是广义的统计宣传,但毕竟在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明晰上有了新的开端,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统计新闻宣传工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纵观我国的统计宣传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宣传工作一样,客观上存在着单向灌输胜于互动交流的情况,统计宣传有时候被等同于召开了多少次新闻发布会,编印了多少种宣传小册子,发布了多少篇新闻稿,张贴了多少条标语,发行了多少份统计报刊。对已经采取的统计宣传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关注得不够,对大众传媒或民间反映的统计诉求与质疑呼应得不够。这种你哼你的调、我唱我的歌的状况,将随着网评员队伍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统计网评员是统计战线的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小分队。他们不是只对统计网站品头论足的人,不是只在统计网站上发表评论的人,而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针对与统计相关的话题发表即时评论的人。这种即时评论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片言只语。网评员可以代表个人,也可以代表集体;可以用实名,也可以用网名。
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统计网评员队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统计工作包罗万象,没有哪个人能够对统计工作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也没有哪个人能够对涉及统计工作的任何话题都能做出及时精当的评论。因此,统计网评员的组成必须汇集统计部门的各种力量,把触角延伸到统计职能的方方面面。他们必须既是专才又是通才,既熟悉统计,又熟悉网络,具备丰富的网络互动经验,善于因势利导,春风化雨,团结网络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恰到好处的评论与开诚布公的沟通,化害为利,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气候,形成影响。
统计网评员队伍的建立,也让我们对“十二五”时期统计新闻宣传工作有了新的期盼。希望他们尽快进入状态,不辱使命,为树立统计权威、提高统计公信力、广交天下关心统计的朋友,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已发表在2011年4月11日《中国信息报》统计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