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观菜花记
郑彦英
2011年,岁在辛卯,清明次日,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起飞于九州,抵聚于兴化,观水乡清韵,沐菜花流香,虽晨有薄雾,暮有烟雨,然荡舟于垛田间之弯曲水道,信步在黑土上之条形花田,桨声近了又远,鹭鸣此起彼伏,令人陶陶然而流连,醺醺然而忘返。
来者大多尽览天下春色,何以痴迷于此,答曰:首为时令,古往今来,阳春三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兴化;次为景色,垛田之下,蓝色水流中有鱼虾闲走,垛田之上,金色菜花中有蜂飞蝶舞,登高俯瞰,清水花田,或呈八卦之阵,或显太极之图,或趁势纵横,形态自然,前后左右,相映成趣。诗境也,化境也,纵然经万般风流,亦会灿灿矣眼光迷离,猎猎矣心旌摇曳。
饮水不免思源头,看花当要寻缘起。兴化地处苏中江淮之间,里下河腹地。东邻大丰、东台及浩浩黄海;西靠扬州、镇江及古都南京;南接姜堰、江都至滔滔长江;北与盐都隔河相望,此地为苏中平原最低处,形如锅底,但逢天有大水、海有强潮,必淹兴化,以至古人谈水色变。战国时或为吴主,或随楚治,或为昭阳邑,皆未能解百姓水患之忧。及至北宋天圣年间,范仲淹任西溪盐监,见海堤溃败如虚设,海水倒灌致民不聊生,上书朝廷以图治水,获准,调任兴化县令,于是号令治下军民,竭尽全力,修成捍海大堰。至此,兴化人去了恐海之症。然则天水难遮,遍地沼泽,百姓仍难安居乐业。兴化人遂因势利导,挖泥堆垛,高处为田,低处为渠。田为肥沃黑泥,滋养稼禾草木;渠含有机营养,催肥鱼鳖虾蟹。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当代之兴化,垛田勾连,辽阔无垠,河渠相通,密如蛛网。近年于垛上种植油菜,每到春来,花水互衬,蔚然成景,自然引来如织游人,欢声不断于花间,笑语互答在船上,不但稠了景色,更为垛田水乡,平添盎然生机。
地之灵者,必有人杰。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一部《水浒》,流传千古;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有高谷、李春芳、吴珄三人走出兴化,担任宰相,主政朝廷;清代“扬州八怪”之核心人物郑板桥、诗文书画俱佳之李鱓,皆生长发达于兴化;更有被今人誉为“东方黑格尔”之晚清学者刘熙载、善治疑难杂症的清末江淮名医赵海仙、人称万邦总
宪之李楠,皆出于兴化;及至今朝,为国家振兴扛鼎之两院院士,就有朱亚杰
李德平、李继侗、钮经义、王振义出自兴化。自幼嬉水玩泥于兴化的作家毕飞宇、王干,皆获鲁迅文学奖,成中国文学大厦之栋梁;巾帼女杰谷笑冰、侯逸凡,秀发飘飘出兴化,分夺国际象棋大师及中国象棋大师称号。英雄豪杰,不胜枚举。油然叹曰:行于兴化街巷阡陌,俯仰之间,或见世之才俊。
嗟乎,人予地以心血,地钟人以灵秀!有此感悟,此行则不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