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为监管8小时外的生活,重庆酉阳县给239位领导干部发了一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3G手机,要求他们24小时开机,接受跟踪监督,购机费和通话费按相关规定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如果在跟踪中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按通报批评、责令辞职等8种办法进行重处。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此种办法一年来,共有82名领导干部因各种原因被通报批评,其中20人被诫勉谈话。
近年来,经常有领导干部在8小时外搞腐败的现象。酉阳县给领导干部发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随时监控他们的行踪,至少可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他们到娱乐场所,或者联系不上的情况发生。
然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被用来辅助反腐败工作,反腐败却并不能对技术手段过多依赖,更不能以为可以完全依靠技术手段。首先,有GPS功能的手机,只能监控机主所在方位,并不能判断出他们在从事什么行为。比如,行贿者到官员家中行贿。这时能监控到官员正在自己家里,又能有多大实际意义呢?
再有,且不说一个月两次的抽查是挂一漏万,而记者随机抽取13位持机者进行定位,就发现对8人的定位失败,就算通过GPS能够监控到官员的不正常行为,也未必就能及时地反腐败。毕竟再先进的仪器也是要人操作的,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是否进行处理、进行何种处理,是由人来作出决定的。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敢不敢监控自己的上司?如果县领导自己也是腐败分子,会不会庇护手下的一些官员?
用技术手段监控官员8小时外的生活,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也正出于这一担忧,开始时绝大部分持机者对此举措态度不积极,至今仍有人以各种理由变相抵制。当然,在遭到抵制后,开启视频监控的功能被取消了。而县主要领导的初衷是视频监控,笔者以为很危险,凭什么让官员的生活处于随时被监控中?
实事求是讲,官员的隐私应当比普通人少一些,8小时外的生活也需要监督。但是,对他们8小时外生活的监督,应当主要在对可能的权力被滥用上,而不是他们的方位甚至饮食起居。如果想随时联系上他们,还不如将他们的手机号向社会公布呢。在封闭系统内搞技术型反腐,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
发表于青年时报,详见: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1-04/12/content_312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