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大学3—大学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的平台


新学期伊始,在我就职的中国农业大学有一件直接关乎学生的改革引起了全校师生,乃至外界的高度关注!就是我校在本科教育改革年实施的一项关于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的重大改革,形象的说就是我校本科生转专业实现零门槛!为这项改革叫好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高考只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高考成绩只说明了大学生的过去,它不应该成为决定学生将来命运的唯一参考。

“宽进严出”基本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惯例!灵活的转专业制度已成为国内知名高校的常规制度!这也是教育平等思想的体现,高考成绩应该仅仅成为获得高等教育的资格的标准,而不能再以高考成绩的高低成为学生选择自己专业的限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个体而言,对什么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在大学时能否学好、工作后能否干好。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的高考招生体制来言,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是极其缺乏的,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很多考生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不清楚,更没有时间和机会对各个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基本上是以能否上大学为最高原则!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录取专业的迷茫、困惑和不适应性。如不能方便快速的做出调整,他们会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甚至荒废学业。现在很多高校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确定你是否可以调换专业,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和管理方便原则在作怪!

大学教育由于学校的自主权更大、没有升学的硬性要求和考核、加上学生的年龄和集体住宿等特有条件都应该成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高等教育不能因为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和教育管理的方便为原则,而应该以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原则,需要认认真真的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为重”的育人理念!通过评价体系的调整和学业考核的改革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谐成长、自主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学期间的努力、付出和实践上,而不是仅仅关心考试、成绩和名次!

大学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全面培养自己基本素质和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