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在2007年全国疾控中心主任年会上强调指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中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我国当前的卫生工作必须“关口前移”,预防为主。陈竺说“现在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医疗改革,现在的医学模式如果不转换,再富有的国家也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非常重要。”这是我国疾病防控工作回归本源的战略调整。也抓住了我国卫生工作的要害。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疾病防控工作上都采用预防为主的方针,建国初期,从血吸虫病,麻风病,结核病,天花,疟疾,霍乱传染病等无一不是在中央政府卫生部门的主导下,采用结合环境治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当时我国的经济能力和医药科学水平,如果不是采取的措施得当,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说当时我国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是基于解放初期我国经济的困难和医疗体系的不发达而采取的无奈之举的话,现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里,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疾病防控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并将对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改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际上,人类面对的各类疾病就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类原因
1:人类自身遗传及免疫系统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
2:由环境及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人类细胞变异疾病
如:化学致癌物引起的癌症,肿瘤,中毒,等
3:由有害微生物及病毒导致的疾病
如:病毒性感冒,腹泻,肺炎,肺结核,等
在上述三大类疾病中,第一类所占比重很小,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要想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还取决于生物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类疾病的防控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控制能力和对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认知程度,是人类可以预防的。
第三类是由自然界中的少数有害微生物引致的各类疾病,这类疾病占据了绝大部分成因,也是疾病防控的重点之一。
然而,在数亿万计的微生物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有益于人类的生存的,当我们喝着酸奶,甘醇的美酒,吃着美味的腐乳,香甜的发面馒头,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帮助。当我们有病时需要用青霉素来治疗,这些都是微生物服务人类的例证。只有极少数微生物被证明对人类健康有害。
由上所述,如何控制人类的生存环境,避免各类化学毒素和有害微生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危害,预先防控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成为我国疾病防控的首要任务。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正是卫生主管部门基于对疾病产生的根源的清醒认识和对策的回归。
本文仅就抗菌技术和产业在我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什么是抗菌技术?抗菌技术和通常的消毒有何差别?
抗菌技术是一种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早就在使用的方法。
人类最早运用抗菌技术的例子可以追朔到古埃及人用植物的浆汁来处理法老死后遗体的运用,古埃及人将特定植物的浆汁涂于法老遗体上,我们今天看到的木乃伊,就是最早运用的抗菌技术。
我国汉代马王堆女尸也采用了抗菌防腐技术。
在生活中,人们吃大蒜来治疗痢疾,用盐阉制咸菜,延长蔬菜保藏期,日光下晾晒衣物和被褥或烘干衣物,防止发霉,煮沸食物等也是劳动人民总结出的抗菌技术之一,运用植物的根茎叶来治疗疾病也是人类对抗菌技术的认知和发展。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人用季胺盐处理军服,以减少因战争创伤导致的细菌感染可以说是人类现代抗菌技术的大规模运用。
综上所述:人类运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对有害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材料,来达到抑制和杀灭有害致病菌的方法就是抗菌技术的表述。
抗菌具有一段时间内对有害微生物的长效作用为目的。
消毒是用对有害微生物的不同特性采取高低温或化学手段,杀灭病原菌的手段。其作用和目的通常为短期的或一次性的。如生活中常用的煮沸消杀。
就疾病预防的目的和要求讲,抗菌技术的运用更适合疾病预防的要求。根据我国抗菌技术和抗菌材料的研发和运用水平,几乎可以运用到各类商品的生产工艺中,从抗菌材料的生产种类也与发达国家处在相当的技术水平,这其中包含了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的生产和运用。所缺少的只是科学的标准和推广和指导的机制。
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有害微生物在人类疾病的产生环境,传播条件向大众有所交代和知识普及。
自然界中的有害微生物大多是通过与人类的直接接触而导致人类疾病的,而微生物的传播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如:食物,衣物,水,日常用具,公共场所的车辆,饭店就餐时用的碗筷,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钱币,等物体,有害微生物经由上述媒介,经手,口,或接触污染上有害微生物,导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而致病,由于有害微生物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容易为人类所忽略。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有害微生物导致的人类死亡数量远比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死亡要多的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
可见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约6500万人。
但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一次瘟疫的流行, 就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你能相信吗?欧洲历史上最可怕的一次瘟疫——即流行性淋巴腺鼠疫, 俗称“ 黑死病”。 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都超过50 %。据记载, 佛罗伦萨在1348 年的灾难中死去了4 万人, 威尼斯和伦敦也各达到10 万人。在许多地方, 尸体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估计, 黑死病共夺去了2400 多万欧洲人的生命, 而欧洲人的人均寿命也从30 岁缩短到20 岁。就这次灾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混乱程度和恐怖心理而言, 完全可与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
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近5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英国乔治五世也未幸免。
此外,军团菌--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一批退伍老兵在费城“斯特拉福美景”饭店聚会,两天后与会人员中有180多人相继出现高烧、头痛、呕吐、咳嗽、浑身乏力等症状,90%的病例胸部X光片都显示出肺炎迹象。大会总部所在宾馆附近的居民中有36人也出现了相同症状。共有34名患者因此死亡。疫情发生后,医学专家从病死者肺组织中分离出了致病病菌,称为“军团菌”,此病也因此得名“军团病”。此后,军团病在全球共发生过50多次,近几年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在美国每年都有8000~18000人感染上军团病,军团菌经空气传播。空调系统的水箱是军团菌的理想繁殖地方,可经管道遍布整座建 物。因此长期在空调室内的人,应特别小心。世界上首次发现军团病时就是由空调冷却水传播的。
脑炎,疟疾,霍乱,也曾给人类造成大量的死亡
结核病这个一度绝迹的疾病近年来又呈抬头之势,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1996年间,全球结核病例增加13%。目前约有占世界1/3的人口感染过结核菌,全世界现有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病800万至1000万人,死于结核病约300万人,其中10万人是儿童。结核病已成为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如果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预计在10年内全球将有9000万病例发生,3000万人死亡,3亿健康人受结核菌感染。。中国,这个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肺结核高发的地区,自今年3月起,其肺结核首次超过狂犬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最高的病种,截至目前,肺结核致死病例还在逐月递增。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人数达13万人,是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等死亡总和的两倍
由此可见,人类面对有害微生物致病死亡的人数远比同期战争死亡的人数要多,而且,有害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将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即便到了战争消亡的那一天仍将如此。
那么,面对有害微生物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我们能做什么?
对此卫生部的疾病防控战略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疾病防控策略。
在此,本文着重论述预防环节的问题。
首先,要想预防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就必须净化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减少与有害微生物的接触。防止病从口入。从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开始,减少感染有害微生物的机会。
其二,建立国家疾病防控体系,目前我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完善了各地疾控中心,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密集人群的卫生监控机制。形成了大规模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在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严格论证和指导下,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标准,推广运用有效的抗菌技术和材料,对重点公共场所的进行预先防控。
如:医院的病员服,床褥,病房家具,宾馆酒店,理发店,洗浴店的床辱,毛巾,院校学生的被褥采用抗菌加工整理。减少人员密集场所有害致病菌的大规模传染。对大型商场和宾馆酒店的中央空调管道采取定期检查,强制推广在中央空调管道材料上,高层供水装置上采用抗菌材料。
对涉及食品生产环节的生产环境,推广抗菌涂料,非溶出性无毒抗菌包装材料。
卫生部应会同人民银行推广抗菌纸币。
建议在卫生部相关专业单位的科学论证指导下,会同国家质检部门,适当推出有必要实施运用抗菌技术的相关产品的适用人群,适用环境等指导性纲领意见,由各类产品的生产商在卫生部专业单位和企业协会的制定全国统一标准,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分类引导,监督实施,加以推广。对于不适于使用抗菌技术的场合和人群亦给予指导意见。
第四:加强科学普及宣传,引导大众关注健康,自觉防控疾病的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传播感染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在公共场所和媒体上指导大众防病的常识。
第五:加强公众卫生场所的卫生监督机制,加强提供公共场所疾病预防的指导意见和方法。
第六:卫生主管部门应对我国抗菌产业的现状做出普查,分类确定适用的抗菌材料和适合应用的产业类别,并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制定产业政策,进一步推进抗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
总之,科学合理的运用抗菌技术和材料,阻断有害微生物在公众场所的传播和流行是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利用其在疾病防控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性,统一认识,制定预防疾病的科学策略。
相关管理部门不仅要建立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还应该关注防控手段的技术发展,实事求是地指导和科学运用抗菌技术在疾病预防环节上的作用。
抗菌在疾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浅析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