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酒如美人,欣赏美酒也如同欣赏美人。你不必曾经拥有她,但只那瞬间的相遇带来的心灵的默契,足以使你毕生难以释怀。
品好酒,时间要对,地点要对,一起品酒的同伴要对,最好要有气氛,还要有那么一点点小情调,就如同第一次约会你心仪已久的佳人。
好友寓居海外多年,回国小憩,于是约了三五旧友长谈。唏嘘感慨时光的流逝,不觉就到了深夜。心念一动,突然觉得到了品酒的时机,于是起身取来一瓶Joseph Douhrin的Gevrey Chambertin。勃艮地酒酒香复杂细腻,本不以强劲见长,所以需要胖胖的肚大口小的勃艮地酒杯来聚敛香气。但这款Gevrey Chambertin似乎更加华丽,酒一如樽,就能闻到一股梅子的清香。凝神细品,梅香渐弱,樱桃、黑莓等各种复杂的香气次第涌现。每种香气都很迷人,却并不争宠,并不压制别种香气而突出自己,只是落落大方地展现,均衡而和谐。贪婪地深深吸吮着Gevrey Chambertin令人迷恋的花香,仿佛置身于一片花草繁茂的园林中,不知不觉地把嘴唇凑了过去。随着一股清香入喉,蓦然地,想起了林徽因。
历史早已翻过了那一页,然而有关林徽因的故事却越来越多,大篇大篇的文章,大本大本的书,甚至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围绕着林徽因的传说和臆测也不断涌现,因此如果哪天再搞出一部电影来,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惊讶。似乎在现代人空寂的心灵里,林徽因成了美好人生的一个符号,因为其美丽,因为其智慧,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美貌和智慧对女人而言似乎不可得兼,但对林徽因而言,美貌和智慧却能完美地结合于一身。
诚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乏美丽的女人,若论起美丽来,旧上海的十里洋场,不输于林徽因的当大有人在;若论才情,五四前后也是一个才女辈出的时代,如张爱玲、如萧红、如冰心、如丁玲……但如林徽因这般才情与美丽并重,却着实不多见。
然而,这个传说中的林徽因真的是历史上那个曾经活过、爱过、苦恼过、幸福过的真正的林徽因吗?兼具美貌与智慧,这不过是时代以来大男子主义者对自己理想伴侣的幻想罢了。那个真正的林徽因,我们真的能懂吗?
红颜自古薄命,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中国的自不必多说,外国的就有乔治·桑,有杜拉丝,有罗丹的情人卡缪·克罗黛尔……女性如果容貌非凡,自然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受到的诱惑也比常人多;女人才华出众,往往也会敏感而冲动,容易不顾一切地追求幸福,到头来却是伤痕累累。然而林徽因似乎摆脱了这一魔咒,终其一生,她虽然也在诱惑面前有过动摇,但终归是幸福的。
林徽因没法不爱徐志摩,因为徐志摩的温柔多情;林徽因没法不爱金岳霖,因为金岳霖的深沉睿智。但当和自己的家庭幸福起了冲突的时候,林徽因却能以慧剑斩断情丝,与青梅竹马的爱人梁思成相守一生。
多少次以后,重读这首据说是徐志摩为林徽因而作的《偶然》,还是会心动不已。总是不由地赞叹林徽因的自制力和把握自身幸福的大智慧: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象顿悟一般,突然地明白了这款Gevrey Chambertin为什么使我想起林徽因来,这酒就象林徽因,外表美丽,内涵丰富,而不失端庄与均衡,全在其节制之美!
徐志摩追求未果,转而热恋陆小曼,并有了《爱眉小札》;林徽因英年早逝,梁思成于四年后续弦;而金岳霖先生终生未娶。据北京大学陈宇先生的《金岳霖忆林徽因》一文记载,在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时举座唏嘘。人的一生中,再完美似乎也会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如果林徽因泉下有知,不知是否能不改初衷呢。
于我,也有一点点小的遗憾,在这么多的资料与回忆里,没有提到林徽音是否喜欢饮酒,如果喜欢,也必不是东西方的烈酒,而是勃艮地的红酒。如果林徽音真的品尝过这款Gevrey Chambertin的话,相信在醇酒入喉的那一刻,心里也会有种旧友重逢的淡淡的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