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委屈事实:百姓不是“仇官”,而是“仇腐”


  3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接受了环球网专访。谈到互联网上官员与民众交流的问题,李君如认为,需要倡导平等交流,防止“仇官”等不正常心态蔓延,引发社会不安。

  不问百姓“仇官”之因,却怪百姓“仇官”之果乃“心态”问题,不追其源,不究其因,如何又能防民之口。简直就是因果倒置的糊涂辩解!试问,官不侵民,民何以“仇官”?古有包拯、海瑞等廉吏,今有焦裕禄、雷锋、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钱学森、蒋筑英、袁隆平等这些公而忘私的优秀干部,皆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像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刻在人民的心中,民爱之尚不及,又何以仇之!为民做主、替民说话、真正人民的公仆有人去仇视吗?

  现在国内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人将这称为“权贵资本主义”。在诸多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公务人员追求私利,不能为全体人民服务,只服务于某特殊利益集团。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把谁捧上天,这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启迪。不是某个人想要人们爱,或想要人们恨那么简单,如果不想让人们“仇视”,那就要多为人民做些好事,多做些利国利民的善事。

  确实,无论是现实生活里还是在网络上,人们在言谈话语中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官员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情绪。但是,这绝不代表老百姓对所有官员都一律仇视,而是对腐败现象和那些腐败官员的极为正常的评判,他们是在“仇腐”,确切地说,他们是在仇视官中的败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形成“仇官”的背景是许许多多官员们的腐败造成的,是许许多多公仆们的特权造成的,是老百姓无法得到社会的公平待遇造成的,怎么不说源头单说表象呢?故加强吏治,惩治贪腐,维护民权,保障民生,方为求治之道。

  “面对网络上针对部分失职官员的愤怒情绪,李君如认为网民应该分清整体和部分”我们就纳闷儿了,为什么现实中的“部分失职官员”总是让我们老百姓“遇到”?且遇到的基本都是“部分失职官员”?“部分失职官员”在这个国度里是不是太多了点?事实恰恰相反,在当今中国,无良官员以权谋私的“欺民”现象倒是大有人在。

  毛主席说得多好,“只有落后的工作,没有落后的群众”。校长的话好似有威胁的成分,我们并不认为“仇官”会使百姓遭殃,相反我认为没有意识到“仇官”的本质是危险的。这至少说明我们的声音没有了,我们的眼睛和舌头都不存在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句心里话,谁想仇视别人!人民公仆如果真正做到“公仆”,又何来仇视?

  人民的目光是雪亮的。当政府官员全部为自己利益着想的时候,想人民不仇官都难哪!和谐社会,这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盼望的就是这么一种政府官员为民办好事,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收入监的官员越来越少,几乎为零的稳定和谐的太平盛世!

  
李君如“百姓仇官倒霉”说在要挟谁?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仇富仇官

  
为什么日本社会不“仇官”、不“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