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就互联网上官员与民众交流的问题,接受环球网专访(见3月6日环球网)。专访中,李君如谈到仇官问题,并发表三点自己“独特”的看法:其一、官员要尊重民众,民众也要尊重官员;其二、某些官员存在问题属于局部问题,批评民众分不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三、仇官现象蔓延,遭殃的是老百姓,不是官员。
李君如作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算是相当高级别的高官了。能够注意到社会上存在的“仇官现象”,也算是比较体察民情了。不过,发现问题后得出的三点结论,在笔者看来一点都不高明,甚至是完全的本末倒置。
先说第一点,表面上很公允,相互尊重么。不过李君如忘记了实际存在的官员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地位悬殊。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行使者,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普通人的切身利益。而作为普通人即便不尊重“官员”,也不过私下里发发牢骚而已。正因为存在这种力量的不均衡,民主社会才在舆论的范围内赋予普通人更多的权利,以便对于官员权力的行使,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如果一个官员掌握着足以决定别人利益的权力,却连一点批评、牢骚都接受不了,所谓的执政为民,又从何落实呢?
其次,欲责人先责己,这是中国古代贤人都明白的道理。某些官员出了问题,首先要反省的是我们官员的整体。因为既然官员是一个整体,同属于国家的管理者,那么就应该对于自己这个整体中的局部问题承担责任。自己脸上有污渍,哪怕是“局部”,也要自己照照镜子,找出来洗掉。如果自己满足于是“局部”问题,反要指责别人,这样的人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生活里是如此,在国家大是大非问题上更是如此。日本的前原诚司也就拿了别人“一万多元钱吧”(据报道是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万五千元)不是引咎辞职了吗?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也没有拿“局部”问题来进行辩护吧!何况我们呢?
说到最后一点,我觉得李君如的言论就显得很不适当了。话说的有些像威胁老百姓了。就个案而言,我相信仇官肯定后果不妙,自古就有所谓“民不与官斗”的格言了。不过,就整体而言,古人就知道官不过是“一叶小舟”而已,而百姓可是浩渺之水。因此,唐代的魏征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作为党校的副校长,难道没有读过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作为曾经的中央党校校长,理论书籍肯定比我读得多。共产党来自人民,因此,当官就一定要摆正与老百姓的关系。应该看到仇官现象是源于我们的某些官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老百姓出了问题。即便是局部问题,也是官员队伍自身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取信于民,就要很好的自我批评,积极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板起面孔教育老百姓要端正思想,更不是拿严重后果来吓唬老百姓,这样很不好!
原文如下: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表示,“钱要不受监督不腐败才怪,非腐败不可”。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刘锡荣说,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对钱监管不够,“一定要有监管制度跟上去。”
土地财政易造成“小金库”
刘锡荣介绍说,很多土地财政上的钱都是在预算外,“本身不受监督,不用汇报,可以拿出来用”,这就形成了很多小金库。
“一查小金库,这些钱就悄悄塞进大金库”,刘锡荣认为,预算外的钱不受监管,大小金库就完全脱离了监管。
建议土地收入纳入预算
刘锡荣分析,有预算外收入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很多地方发现,表面上是公益征收,征收时很便宜,卖出去的时候就(高得)不得了了”。
他建议,土地收入要全部纳入预算,纳入预算后主要用于农民,“因为农民贡献的土地,可以主要用于社保、养老、医疗、教育和技术培训”。纳入预算之后至少人大可以过问,人大可以监督这些钱到底用到哪儿了。
“对钱的监管制度要跟上”
“现在有些干部一见到钱就眼红手软。”刘锡荣援引江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例子,“一个股长,还不是科长能拿走9400万”,单凭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刘锡荣认为,监管跟不上,把国家和老百姓的钱拿走像从左口袋拿到右口袋一样,仅靠教育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监管制度跟上去,拿钱不能这么方便”。
对话
要勤劳守法“富” 不要权钱交易“富”
新京报: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有“仇官”和“仇富”的心理。
刘锡荣:这是腐败原因造成的。现在分配不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绝对不是靠权钱交易。现在权钱交易,有个关系搞到一块土地,或拿到一个项目,转手一个工程,就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样老百姓会服啊?不服啊。社会主义国家要效益,要公平。讲效益是社会主义法治下的效益,而不是权钱交易下的效益。
并不是都仇富,比如靠自己养猪致富,人家干吗仇你?靠守法致富,靠智慧致富,靠科技致富,这样的“富”是不会仇的。仇的是官商勾结,非法暴富,仇的是这样的“官”,是这样的“富”。
新京报:现在很多大学生考公务员,是不是公务员比较稳定有保障,诱惑太大了?
刘锡荣:这有很深层次的原因,因为人都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人,都要追求美好生活,不管学农的,学工的,学医的,都想着公务员好,我就去考公务员。国家花了那么多心血,结果出来后不去务农、务工、搞科研,就白白培养了。
不能说大学生没有觉悟,不能怪大学生,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愿意过上好日子,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如果分配得不公,一些地方公务员光是土地资金就够肥了,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改善生活,搞搞福利,搞搞房子,那就不得了了。
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民生搞好,各行各业都有出路,并不是公务员日子过得好,各行各业都能过得好,这还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大家各行各业价值都能体现,搞农,搞工价值都能得到体现。来源:新京报 记者郭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