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到现在,进入律师界快16年了,当初与我一起实习的律师,大部分人都找不到了,可能只有浦志强律师还在执业。
成为律师很容易,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就可以了,但是成为一名专业律师很难,成为一名可以在一个领域执业10年以前的专业律师就更难了。
从1998年开始带助理,大部分助理最终没有成为律师,有的即使成为律师,最后也没有坚持下来。想到当初看到那些小伙子、小姑娘刚来到律师所时兴趣的眼神,想到他们最终离开这个行业,想到人生的变化,想到无情的淘汰,想到竞争,我常常有一些伤感。
我把跟随着的实习律师看做是人力资源,15年来,我自认为合格的人力资源不超过五、六人,平均每12、13名才能留下1名,其他的都散去了,有的是别人看我太计较,有的是我看别人不认真。能够留下的,至少在我眼里被认为是人才。
从开始做助理到成长为执业律师,我一般要求得持续3年,这和工厂差不多,我把这三年来要培训的东西大概列了一下,可以归纳为如下十大事项:
第一、要理解律师服务的三要素是:语言、文字和动作;
第二、日常 要经常进行的三大训练是快速记忆、快速记录和业务比赛;
第 三、 提高案件研究水平的三大汇编是法律汇编、案例汇编和研究文章汇编;
第四、 要如会管理 三大时间管理是空闲时间、无聊时间和等待时间;
第五、 和客户见面的三大注意事项是物品交付、信息披露和文件签名;
第六、要理解为客户 控制风险的三大方法是合作协议、工作记录和备忘录;
第七、要掌握案件招标、模拟开庭和封闭训练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准备优势;
第八、开庭时要做好三大管理训练,进程管理、证据管理和法律管理;
第九、开庭时,不要想做中国第一,也不要想做北京第一,但是一定要做本庭第一;
第十、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假话,即使对于我,你也有权保持沉默;
当然除了这些技能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竞争技术,但是整体上都是围绕专业技能开始的。我经常想把这些培训加速,把一个人一年就培养起来。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失败的,人的技能形成确实有规律,太快了就会出麻烦,还是慢慢来比较妥当。
在漫长的合作,发现律师成长有些规律性:
第一、学历太高不行, 学校太有名不行,他们不是很重视技能学习;
第二、年龄不能超过35岁,否则无法校正行为,习惯无法改变;
第三、我与山东、东北和河北三地的实习律师比较合的来,可能文化上易产生认同;
第四、有的实习律师一来就先与我吵架,就得放他等半年,半年后看到其他律师的艰辛了,才知道技能培训有多重要;
第五、实习律师培养结束后,男律师的收入与女律师没有太大的差别,从小时收入上来看,女律师可能更高一些;
第六、实习期间最要价值的就是处理投诉,通过投诉可以发现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律师;
第七、凡是经常变换律师所的,最后个人发展也不是很好; 凡是经常变换执业方向的,最后基本上都没有方向了;
第八、凡是习惯通过自吹承揽案件的,第一年的收入一定会大大超过其他人,但是第二年基本上就很困难了,因为会产生大量投诉,第三年基本上就没戏了,自己也没有信心了;
第九、发现助理说假话,我的基本做法都是希望他把假话说的更优质一些,例如:能否找到十个以上的理由来表现假话,最后我们的共识是:承认错误是美德,生产假话不可持续;
第十、优秀的实习律师有个规律,刚开始一年都协助我管理行政事务,而且管的都不错,卫生、订餐、开会、打字记录,这些小事情都很完善。
每一名助理做完三年要离开的时候,我都有些担心,害怕他不但没有为客户解决好问题,反倒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一般规律时,助理刚执业的时候,都在网站上有自己和秦某的照片,过一段时间就会换成与某会长、某领导的照片了。
对于我来说,此时意味着他已经可以独立了,我已经履行了全部提示与训练义务,心里感受比较复杂,但是面对现实,也只有如此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人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