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吗?(一)
更正确的说法是,通货膨胀(信贷扩张)造成了普遍的成本增加,而成本的提升则促使物价上涨。
成本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一个人的成本,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对于成本的分析,总是可以回溯的。我们可以把对成本增加的追问一直持续到最初的源头。
在全世界此起彼伏的通货膨胀大潮到来之时,我们听腻了一个词,成本推动。是的,在每一次通货膨胀中,物价飞涨的背后总能找到“成本推动”的因素。面包涨价难道不是面粉和奶油涨价导致的吗?牛奶涨价,难道不是养牛费用太高了吗?出租车更贵了,没看到汽油也涨了么,当然,生产汽油的原油也涨价,因为中东地区正在发生政治危机,还不用说可能已经是战争危机了。还能举出多少种价格变贵的东西,它们通通都被“成本”上涨牢牢地控制着。最后,还得算上让所有商品价格都受影响的成本要素,工资也涨了,“劳动力成本”也把物价顶得喘不上来气。任何政府都最希望可以把造成通货膨胀的责任,推给“成本推动”。
从表面来看,世界上没有不是成本推动着的通货膨胀。但是,另一个同样真实的事实是,没有一次通货膨胀是可以由成本本身推动而产生出来的。我们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无数具体企业个人的意外的成本变动,但是,只要不是在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期间”,这种成本变动(无论是什么突发原因导致的),并不能造成价格上涨的结果,它造成的只能是该企业或个人自身的调整,他们要么接受由于成本上升失去利润无法继续经营而破产,要么堤外损失堤内补——只要他们的规模和承受能力足够大。市场的价格,由于竞争的关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任何局部的单独的成本增加都不带来价格上涨。
在“通货膨胀期间”,成本上涨的最大特征是普遍性。一个行业的所有生产者,大体在同样的时间里都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压力。最初,在外部竞争的之下,他们都不敢贸然提价,默默地忍受着成本上升对利润的侵蚀。直到有一天,大家对成本的普遍上升已经洞若观火的时候,那些更有品牌号召力的生产者就会带头开始调高价格。这个当然会让竞争压力释放,其他生产者也纷纷提价以应对成本压力。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通货膨胀——价格普涨的结果。
通货膨胀的后果肯定不是某个单一商品涨价,那就不值得讨论了。问题在这里就还原为,为什么成本会普遍地增加。要注意,成本本身也是价格,一个生产阶段(比如最终消费品)的成本,就是它的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的价格。生产是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进行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相互紧密关联。如果所有的消费品价格都上涨,当然可以回推到上一生产阶段的价格(即消费品的生产成本)的普遍上涨。这是我们就问一下,为什么设备和生产资料部门的成本也增加了呢?现代大生产的层次是很多的,内部的关联结构也非常复杂。成本的普遍上升就需要一个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原因。它不能仅仅归因于天气、自然灾害或政治形势之类的因素。因为所有这些因素在“通货膨胀期”以外的其他时间也都有,数量是也大体上同样多。这些因素可以解释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但不能说明,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商品和资本品都不约而同地涨价。
结论是简单的。信贷扩张或者说货币的滥发,才是价格普遍上涨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根本上是一个货币现象。超出市场中原有货币存量的新增货币,通过信贷的方式逐次进入生产的各个阶段和领域,一层一层地推高它们的成本和价格,并且最终体现为消费品物价的普涨。换句话说,成本上升是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的动力机制,而不是其根本原因。至于这个动力机制是如何推波助澜,把通货膨胀的“趋势”转化为物价飞涨的事实的,我们后文再来详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