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党生谈建设“高素质参政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力量的主要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基本活动方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民主党派必须明确自身建设的高素质导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着重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为什么必须强调自身建设的“高素质”导向;二是在实践中,以高素质为导向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应把握哪些着力点。三是如果确立以高素质为导向的中国特色参政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体制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一、 “以高素质为导向”:中国特色参政党建设的指导理念

     1、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自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2、从现实角度分析,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是反对和抵制西方的议会制和多党制压力和挑战、实现国内大规模社会转型包容性整合理性选择。

  3、从未来趋势分析,“以素质为导向”的参政党建设是适应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二、以高素质为导向的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着力点

  1、在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重在提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合法性价值”。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民主的前提,是民主政治社会合乎逻辑的起点。参政党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决定着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民主,也决定着多大范围内扩大了共产党执政基础。

  2、在促进执政党科学执政方面,重在有中国特色公共政政策的“低代价的政策优化价值”(建言献策、化化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

  3、在发挥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上,重点提升学习型参政党主体的参政能力,实现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稳定价值。

  4、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方面,重点促进形成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上,实现中国政党制度的整合价值  。

  三、优化以高素质为导向的参政党建设的政治生态

  1、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是体现和实现民主党派的政治诉求。二是照顾、满足和维护参政党利益需求。三是不断发展参政党组织、拓宽舞台,构建1+1=2或≥2的正和博弈格局。

  2、“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一是作为执政党,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 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 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二是作为参政党,以执政党为师,与执政党俱进,深化对合作型政党制度下参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做好国家的 “辅梁柱子”、 民众的 “忠实孺子”、 政府的 “智囊才子”、 中共的 “活力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