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塑料产业格局革变 中国引领产业高端


  世界塑料产业格局革变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也在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塑料制造大国和塑料需求重地,整个塑料工业正呈现出产业集群逐年优化、整体优势逐步提升的新面貌。在这样大好发展形势的驱动下,各国纷纷把塑料行业的投资出口意向指向了这个充满机遇挑战的新兴经济体。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塑料制品产业每年以高于GDP的增速迅速增长。2009年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近2万家,工业总产值接近1.1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10%。目前中国塑料加工机械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并由设计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先进的自主研发强国。塑料合成树脂生产、塑料制品加工均位居世界第二位,前者由大量依靠进口树脂逐步转为立足国内多品种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后者则由加工为主转向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产业。

  罗百辉表示,中国内地对塑料有着旺盛的需求,特别是汽车、摩托车所需汽车零部件,塑料建材、塑料包装等领域。而伴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塑料管道管件、型材、板片材、保温隔热材料、塑木材料等塑料建筑材料系列化、多样化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中国引领产业高端

  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成都揭牌,此委员会由72个国家成员组成,下设秘书处,分别拥有在美国的热塑性材料、英国的燃烧行为、德国的耐化性和环境老化等10个分技术委员会和69个工作组,负责塑料术语、通用方法、热塑性塑料产品、热固性塑料产品、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增强塑料纤维产品等塑料及相关产品的国际标准编制、修订,现已制订塑料国际标准625项。

  据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上任秘书处设在美国,并于今年到期。此前,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均提交申请承担此项工作,最终我国塑料产业的飞速发展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同意将其设在中国。经国标委同意,目前该组织的秘书处挂靠在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认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设立预示着我国将拥有国际塑料标准制订的更多“话语权”并占领“制高点”,提升塑料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塑料及相关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打造亚洲最大的专业塑料管材生产基地

  面对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机遇期,天津市塑料研究所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科技资源,聚集创新人才,迅速壮大企业创新能力。

  首先,天津市塑料研究所加强技术创新,适应新形势,认真加强技术人员的专利意识和企业专利队伍建设,推动专利申请。2011年,天塑计划申报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专利24项。

  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着眼应用,实行科研、中试、生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组建天津市医用塑料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将实行以项目为核心,实施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商品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开放性管理机制。在今后两年内完成膜式氧合器、心脏起搏电极、导引导丝等一系列项目的研发。

  目前,天塑承担了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目标利用自主研发的变径挤出技术、一管多腔技术、支撑材料的缠绕复合成型技术等专利技术,研发并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医疗用导管、插管。“十二五”期间,天塑将以项目和科技带动企业经济发展,2015年争取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口东镇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重点引进高端塑料产业企业,推动园区由引进企业向形成产业转变。仅今年1-2月份,塑料制品工业区新签约项目8家,计划总投资10.8亿元。据罗百辉了解,在建的12家企业中,塑料制品企业占了7家。博安信(天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该公司的一期工程于去年就已投产,生产的汽车玻璃纤维绝缘套管全部销往欧洲高端市场,目前供不应求。预计二期工程年底投产后,年可增加产值2.2亿元;投资2.4亿元的中投新能源装备项目,正在进行车间主体施工和科研楼、办公楼的装修。该企业生产的聚氨酯保温管、聚乙烯外套管专门为国家重点工程做配套,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园区新引进的投资3.5亿元的天外天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投资3亿元天津市晶巽科技有限公司都在做开工前的准备,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此外,在谈项目之一的天津茶花家居塑料用品有限公司已将销售公司注册在园区,该企业是中国家居塑料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计划投资5亿元在园区建厂;曾获得“中国著名品牌”荣誉的日泰新型管材有限公司也计划投资3亿元在园区打造亚洲最大的专业塑料管材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集聚生产要素,培育塑料制品产业特色,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口东镇还将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科技办公楼和2万平方米的孵化车间,为园区企业提供硬件载体和技术支撑,加速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据悉,各占地1万平方米的科技办公楼和孵化车间一期工程已经进入打桩阶段,本月下旬开槽,预计11月份便可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对外引智力度,与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已与北京火箭研究院达成意向,在园区注册成立“京津冀高新技术与咨询服务中心”,引进高科技人才,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另据了解,投资9000余万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也将进入施工阶段,届时,园区的整体形象和承载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高端企业入驻发展预留了更大空间。

  推荐阅读:全球塑料市场快速增长 东北塑料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