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火对中国股市影响几何(全本)?


            利比亚战火对中国股市影响几何?(全本)

                                 董少鹏

    

     美英法等国打击利比亚,有深刻利益动机:1、可以刺激军火生产和消费,客观上解决就业和带动经济;2、可以遏制新兴国家扩大影响力,提高本身的国际关系主导权;3、巩固全球战略物资定价权。我注意到,有专家说,美国发动战争不符合自身利益,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不是国内经济不好就打不起仗,而恰恰是通过打仗可以化解某些国家的国内经济政治危机。

    我们现在尚无法确切知晓,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的针对利比亚的1973号决议是如何出笼的;也无法知晓有关国家究竟如何达成的协议。

    但决议的具体内容是公开的: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有关国家可以单独或通过地区组织及其他安排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但其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有关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必须立即向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汇报。

    我们现在也不能充分地了解,19日下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峰会”的内容。但随后的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萨科齐在会后说,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未能履行决议即刻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迫使决议得到落实。实际上,就在萨科齐说这番话时,法国战机正在准备扑向利比亚。

    有关多国攻击利比亚的真实情况,历史将会在某个时刻告诉我们答案。目前,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利比亚之战究竟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一,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格局将借此机会得以巩固。

    美国等发动对利比亚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一个主要的成果将是掌控石油储备、销售等利益分配的主导权。此举也将遏制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对全球资源的争夺,阻止经济格局向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转变的进程。同时,以西方政治文化为背景的国际金融巨头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占据大宗商品价格的战略制高点。

    就是说,西方列国对利比亚采取如此一致的军事行动,就是为了巩固其在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或者说霸权。这对于多元化的进程是一个打击。

    第二,中国经济体系继续在外围压力之下加快转型。

    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一是扩大内部需求,二是扩大直接融资,三是提高科技含量。这三大目标又是与城市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市场化相呼应的。而国际资源能源供给将客观上制约我国经济转型的节奏。

    事实上,有关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储备,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进行的大宗商品炒作早已司空见惯。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某些领域对于资源的消耗确实惊人,需要加快转型。

    十二五规划已经对经济转型做出了中长期规划。抓住目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转型过程中仍可能遭遇外来的压力,要把这一压力估计得严重一点。

    第三,中国股市仍具备大力发展、加快发展的条件。

    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是以该国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就是转型的中国经济。而中国经济发展原本就是在两条战线上博弈的——既要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矛盾,又要兼顾国际利益格局对于中国的影响。

    多国军事打击利比亚所要达到的经济目的,其实也就是维持其全球霸权分布的现状,看似突然,其实一脉相承。不能指望西方经济列强主动把利益让渡出来。中国发展一旦对其经济利益格局产生不利影响,则他们必然要采取反制措施。在利率、稀土等方面的博弈就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中国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构成了西方必需与我打交道的筹码。所以,中国与发达经济体是相互需要的关系,这一点不会改变,并且还会继续强化。 

    在此基础上,资本市场将可以继续按照现有格局加快发展,包括总体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兼并重组进程,鼓励金融创新,适当加快国际化步伐。利比亚战事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格局。

    第四,至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因素,只不过是短期炒作因素而已。

    目前市场上也会围绕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以及涉外工程等题材概念进行炒作,但这并不构成对资本市场大趋势的改变。因为,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初衷就是制造通货膨胀,输出通货膨胀,利比亚战事不过是其经济政策的延伸而已。即使没有这一仗,输出通货膨胀也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我确信,物极必反,这种输出通货膨胀的手段也会用尽的。战争只是一剂猛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  中国股市扩容是否要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