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辐射引发中国人莫名抢购食盐,让医疗界感觉甚是搞笑.同期日本因企业严重受灾,为求经济能尽快恢复,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本应贬值却反升值,让经济界张五常先生也直呼看不懂((2011.03.22)恐慌的极端).这或许就是基本科学规律在人类情绪作用下短期失灵.
然而,科学毕竟是科学,不会以个别或多数人意志为转移.正如中国人不会因担忧日本核辐射而每人每天有能力吃下一包盐.抢盐潮来如风去如电,人们终归还是会知道自己每天若吃盐过量会引发高血压,肾衰竭等,比辐射更能立即要命的疾病.这就是真理.同样,日本的灾难,不得不让日本人大量进口蔬菜,粮食,糖等农产品.哪怕在辐射最初,日本人也声称辐射不会引发民生问题.
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月23日报道:
--------------------------------------------------------
日本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故不但短期内重创当地农业,也有可能打破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贸易格局,推高国际农产品的整体价格。从中长期来看,日本或将增加农产品的进口数量,而中国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有望受益。
灾区农业或遭重创
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发生的超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并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地震震中区的宫城县(县厅所在地为仙台市)、北海道(地势低,海啸淹没)是日本主要农业产区。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08年的大米统计数据推测,受灾地区中,大米产量排在日本全国前10位内占7席,占全国总产量的35.23%。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日本东北部地区除了当前受到的严重灾害外,未来可能还会遭遇到较高级别的多次余震,这给短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带来了极大风险。同时,核辐射也正在威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安全与农地可耕作性,这种污染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具有破坏性的并且不可逆。
此次地震波及的宫城县、岩手县、福岛县等都是日本的重要渔业基地,分布了日本约35%左右的重要港口。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当地渔场硬件设施以及大量渔船的毁坏。此外,核泄漏导致的核辐射中长期也可能影响海洋和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海产品生存以及食用安全。此外,核辐射对当地的畜牧业影响也不容忽视。日本核泄漏事故以及其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使灾区肉类食品在源头上面临污染的风险。如临近的岩手县的畜牧业位居日本前列,是肉牛、乳牛产地。
中信证券认为,此次地震以及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故,可能导致日本水产品及畜禽产品的自给率进一步下降。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产品消费国,水产品的消费是日本第四大食物消费类别,占比约9%,仅次于谷类、蔬菜和牛奶及其制品,肉类消费在食物消费中居于第六位,占比为5%。实际上,受到资源约束,同时伴随需求的增长,日本水产品自给率自1996年开始连续7年不断下降,目前维持在53%左右的水平,牛肉自给率43%,鸡肉自给率70%左右。
此次灾害一方面导致水产,畜禽行业生产量下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核放射物质不断向日本其他地区以及海洋面扩散,可能导致水产品及畜禽产品受到核污染,预计日本水产品以及畜禽产品的供给短缺局面或将加剧。
A股相关企业或受益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额为1533.7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1%;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贸易额占总进口贸易额的4%,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鸡肉、新鲜蔬菜以及虾蟹等。
具体而言,日本大约55%的进口鸡肉制品,44%左右的进口冷冻蔬菜和新鲜蔬菜,以及8%左右的进口对虾来自于中国。其中,鸡肉制品2010年中国出口至日本的规模约18万吨左右,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量的85%左右,另外,中国对日本出口的烤鳗占出口总量的70%左右,对日本出口的对虾占出口总量的22%左右。
长期来看,此次日本地震以及引发的核泄漏对日本农产品生产,以及农产品安全的负面影响深远而严重,可能是长期的和不可逆的。据此,中信证券认为,日本灾后重建过程中,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水产品、禽类、蔬菜等的进口量可能会有所提高,相关产品的出口企业有可能会受益。
此外,从国内基本面来看,供给偏紧,成本推动,猪肉、鸡肉等肉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创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鸡肉价格大幅上涨,并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