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帐下再无良将?


从思铂睿开始,本田在中国推出车型时再无百发百中、所向披靡的犀利。思铂睿的月销量长久地徘徊在1000多台,还曾无奈地上演“限产保价”的悲情戏;歌诗图有一个诗意的名子,市场表现也如当今的诗人一样边缘和另类。就连曾经风光无限的飞度也莫名消沉,无可奈何地成了过气明星。

 

本田一向擅长“精确打击”,自1999年雅阁登陆以来,车型推一款红一款,即使不能抢得销量王宝座,也基本位不离前三。雅阁在中高级车中的销量王者地位至今无车可替;飞度一问世就称霸小车江湖,一时间唯我独尊;思域只有1.8一个排量在战斗,虽不曾登顶,但数年如一日固守月销8000的战绩,历经中级车市风雨而不动摇,就单一排量而言,也算一条好汉;而CRV从上一代就开始加价,数年如一日地加价,以一车之力,创造了中国SUV市场的一个奇观;奥德赛公务商务家庭市场通吃,在MPV市场中与通用的GL8双峰并峙。

 

然而,2009年思铂睿的亮相让本田神话成了一个传说。

 

在思铂睿之前,除奥德赛之外,本田拿到中国来的基本都是“世界车”(本田自己称Global Cars)。即谓之世界车,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全球通吃的好东东。这些世界车在中国的表现也说明,它们完全无愧于头顶的光环。只可惜,本田旗下只有四款“世界车”,四款车已率先悉数被拿到中国,接下来,本田的出招就显捉襟见肘了。

 

这四款“世界车”,代表着本田造车的精髓,不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性能品质,都有跨越区域、征服不同市场的能力。现在,本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是,面对疯狂增长的市场,光有“世界车”是不够的,而除了“世界车”,本田似乎已经拿不出比较有竞争力的东东。

 

本田一直强调自己是个“小公司”,不但“销量永大于产能”,在产品推出上也不靠打群架,而要“推出一款,成功一款”。这一招一直玩得顺风顺水,四款“世界车”外加一部奥德赛都堪称得意之作——直到东风本田推出了思铂睿。

 

思铂睿的问世恰恰早已说明,本田旗下已无良将可派。东风本田是本田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先后投产的CRV和思域都有上佳市场表现,产品线上却一直欠缺一款最能代表车厂实力的中高级轿车。但本田品牌旗下第一悍将、也是唯一一款中高级轿车雅阁已经给了广汽本田,本田无大将,只好思铂睿做先锋了。关于思铂睿的来历有颇多猜测,有说是源自欧版雅阁的,有说是阿库拉某车型换标版的,而东风本田给了它比雅阁稍高些的定位,再主打运动以避其锋芒。且不说思铂睿究竟是何方神圣,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日子很不好过,别说跟雅阁比,就算跟销量屈居二三流的雪铁龙C5比,也颇有不及。

 

没有给东风本田提供给力的中高级轿车,倒不是因为本田偏心,而是手里根本没有现成的车。东风本田缺小车和中高级车,广汽本田一样缺SUV和中级车,无奈之下,广汽本田投产了飞度平台上的三厢锋范,以拔苗助长之术弥补没有中级车的缺憾。

 

歌诗图是一款比较怪异的车,是轿跑和SUV的crossover,在某些人的眼中,它算得上是“准SUV”。也许正是看上了这个特点,广汽本田想以之分享些CR-V的荣光,在疯狂的中国SUV车市中裂土封疆。但歌诗图的外形太过另类,而且定价过高,销路大受限制。

 

前有宝马5系GT和X6之类的铺垫,也许一些买家会因为歌诗图的这种“先锋设计”而产生一点“豪华”的联想,但本田毕竟不是宝马,H徽标很难撑起40万的售价。如果价钱更合理些(参照北美市场上与雅阁的价差,歌诗图定价似以在30万以内较合适),也许能搏得跟思铂睿接近的销量, CR-V的神话就不用考虑了。

 

在新车接连失利的时候,本田一向引以为傲的小车飞度在中国市场上也日渐消沉。飞度上市的时候,基本没有对手,现在,中国车市上小车如林,价格战也是如火如荼,飞度虽有“精品”之名,却在同样是“精品”的对手映衬下,全无价格优势。小车市场对价格最为敏感,不懂得“控制成本”的飞度何以混下去,这又是一道难题。

 

在中国这个超常增长的市场上,稳扎稳打就意味着错失良机——本田稳健或曰保守的策略已经让它错过不少机会,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去年,广汽本田被挤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前十名,在华市场份额下滑到十年来最低的3.6%,且增幅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市场上,“打群架”其实是一种不错的战术,大众、通用、现代都纷纷在同一级别区间密布车型,雅阁再猛也干不过桑塔纳加领域加迈腾再加CC,思域再优秀也只有单一排量,而大众系出马的是捷达、宝来、朗逸、速腾一大帮子,真是好汉难敌四手,恶虎架不住群狼呵。

 

其实从思铂睿开始,一向“稳健”的本田就坐不住了,无奈放眼本田品牌旗下,适合在中国卖的车型基本都拿来了,剩下的是一堆中国人不大感兴趣的“面包车”。思铂睿和歌诗图的失利更是让本田一筹莫展,思索另谋出路。

 

说到底,本田还是对中国车市的发展估计不足,本以为靠“世界车”完全可以撑起场面,但在对手纷纷推出新车种抢占市场的时候,本田却发现帐下已无将可派。更可怕的是,对手出战的很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通”,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本田枉自兴叹,坐失战机而别无良策。

 

有消息称,在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上, 本田汽车将发布针对中国市场的一系列计划,力争在本土化上向成熟的德系、美系车企靠拢,这一系列计划将包括启动本地化产品战略、今后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生产并推广到全球等。

 

等计划实施并推出新车型,恐怕是两三年以后的事了。古有亡羊补牢之说,虽然中国车市充满变数,但专为中国人造车的思路大致不会错,为中国人造好车的思路更不会错,本田现在动手,也不算太晚。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