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 教育周刊采访 - 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


2011年三月22日见报文章

 

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引领学习方式新变革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不花钱就可以听到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课程,你会有兴趣吗?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如此受欢迎了。事实上,这个仅仅在一年前对于很多中国年轻人而言还很陌生的事物,正在改变着很多人的学习方式。

世界名校不再遥远

 假设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6英里的速度行驶。这个时候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干活,你试图开始刹车,但让你惊恐的是,你的手刹不灵了!事实令人绝望,因为你很清楚,如果电车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你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你突然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条岔路,而在那条岔路上,只有1个工人在干活。电车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车拐向那条分岔路,撞向那1位工人,从而救了另外5位工人。第一个问题,此时,你觉得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对于很多热衷于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经典案例。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桑德尔主讲的“公平与正义”课不但是哈佛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也是网上最受追捧的网络公开课。桑德尔教授在课程中间不断抛出这样的小故事,并用一个个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去思考。

美国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流行是最近一年的事,其实这些网络公开课早在三四年前就可以在各大名校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不过早期关注这些公开课的大多是一些有留学意向或者英文功底比较深厚的人士。去年,随着国内一些知名网络字幕组介入,为这些课程配上了中文字幕,这些课程才开始大范围流行。

新东方在线CEO孙畅指出,美国名校将部分课程公开,实际上是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实现了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让没有机会进入这些名校的人也能得到学习一流课程的机会。

网络公开课以基础课程为主

留学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张旭指出,现在网上流传的美国名校公开课集中在哈佛、耶鲁等几所名校的“大课”,这些公开课在学校官方网站和校园里都可以听到,而且都是不收费的。

“网上流行的一些名校公开课我都看过,觉得和我以前听过甚至自己讲过的课程有较大差别。”张旭指出,首先,这些课程都是面向本科生尤其是新生的基础课程。在美国大学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是不一样的,选课、缴费和上课方式都有区别。研究生和大四学生上的往往是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大一新生上的多是介绍性的入门课程。这些基础课程往往由博士生和教授共同讲解,而博士生和助教是主力,教授不会讲太多。“网上流传的一些公开课不少是学期刚开始时的几次‘大课’,是由教授主讲的。”

开放课程主要是一般性、常识性、通用性、基础性的课程,进行的是通识教育。其目的在于给学习者先打一个基础,提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公平与正义》、《博弈论》、《心理学导论》、《物理基础》、《欧洲文明史》、《聆听音乐》等网上点击率和下载率很高的热门课程,大多属于基础课程。不过也有一些院校,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高校几乎将学校的所有课程的数字化内容都放到了网上。

为中国传统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小庞在北京一家培训机构的网校工作,她迷恋美国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已经大半年了。“我每天都看两三个小时,把视频下载到手机上,候车、上班途中、排队的时候都可以看。”作为网络教育从业人员,小庞认为,国内的网络培训课程与名校网络公开课的魅力不可同日而语。“不要说内容,单从这形式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无论是现场还是网络授课,中国的教师往往是正襟危坐甚至照本宣科,显得比较呆板。而美国名校的老师们的授课方式大多别具一格,自由洒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共有的感受。在北京一所中学教历史的周先生表示,在网上看了美国名校的公开课之后很受触动,并且挑选了一些课程给正在读中学的儿子看。周先生表示,美国名校的教授们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把一些原本很艰深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力。“他们的教学方法很棒,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加以借鉴。”

不过很多人由此也产生了担忧,美国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如此受欢迎,会不会冲击到中国教育尤其是网络远程教育?

孙畅认为,在互联网上学习国外名校公开课更倾向于按照个人兴趣点播,并不能实现系统化学习,也不能在内容和功能上代替网络教育培训,所以不会对中国网络远程教育产生冲击。

不过孙畅同时也指出,通过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流行,可以看到公众由其是年轻人对于在线学习方式的认可,这对推动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作为传统的远程教育运营机构,应该考虑如何拓展公众更加需要的课程内容,如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等,丰富和充实网络教育产品。

事实上,北大、清华、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已开始投入网络公开课的开发。不仅如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日前就公开表示,有意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美国名校公开课中的教学方式。(北京参考记者 杨国营)

专家观点:

留学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张旭:公开课的魅力主要在于教学形式

在美国上过学的人对这样的公开课应该感到不陌生,其实这类课程的魅力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教授的讲解和教学方式,还有整个课堂的学术研究风气。

大家会发现,美国教授讲课都有各自鲜明的风格,和国内大学教授很不一样。老师讲课很放得开,风趣幽默,但又很扎实,每个知识点都会讲到并解释清楚。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教授和学生的讨论非常自然顺畅,在国内,师生之间进行这种形式的讨论和交流不是不可能,而是我们没有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大学的公开课上,教授对学生的提问并不完全是为了讲课内容的推进,很多情况下都是在教学进行到一定进度时自然而然地和学生们的思路结合并展开。这也是国内教师普遍很难或不愿做到的一点。究其本质,就是学术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做主,而不是由任何一方完全主宰。

新东方在线CEO孙畅:网络公开课内容和形式并非美国独有   

网络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人们需要在教室里上课,这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从课堂内容上看,被大家广泛赞扬的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和开放式讨论,其实都不是美国大学所特有,国内高校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老师和生动的课程,但是只有在校学生才可以参与学习,而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则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创举。除此之外,美国大学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等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