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大盘指数一蹶不振的同时,中小板股票却上演了一出“独角戏”。正如我们2010年写给投资人的信中提到的那样,以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内需为基础,精选个股,做好波段操作,把握结构性机会,2010年我们的基金实现41.5%的收益。回顾2010年,中国经济充当全球经济火车头的情况下,中国的股市却戏剧性的成为了“大尾巴”,超量的IPO可以看做中国股市2010年唯一“成功”的标志,约占全球IPO总量的1/3,中国名副其实地跃升为世界IPO第一大国。让你一点都想不到,这还处在后危机时代,股市作为吸收流动性的池子,同时又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的需求,中国管理层的“智慧”,让我们再一次钦佩,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那么,2011年,我们的证券市场又会怎样呢?
从国际形势来看,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复苏轨道继续分化。发达国家方面,失业率高企和通缩压力依然存在,导致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化;受制于债务压力的欧元区,财政政策依然偏紧。对于美国,无就业的复苏是美国最大的政策挑战,美国经济中长期将温和复苏,但危机中增加的长期结构性失业人口,令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也很难改变。而新兴市场国家方面,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新兴市场面临通胀压力,不得不适当收紧货币政策,与发达经济体在政策上出现分歧。
展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不外乎几个关键词,通胀、流动性、调结构、经济增长。
关于通货膨胀,我们认为,目前通胀已经具有长期性特征。一直以来的产能过剩现象已经随着需求的大幅提高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工资的上涨不再支持供大于求的传统状态,而工资上涨将对物价有长期和持久的推动力。同时,持续几年的货币超发导致了物价、房价上涨,使价格上升具有很强的韧性,涨上去容易跌下来难。而2010年全球四种主要粮食的库存消费比均出现下降,其中玉米库存消费比降至多年来最低,这就要求2011年主产国要天气正常,才能重新补充库存,目前来看,国内粮价仍可能在供需紧张态势下出现进一步的上涨。这样就为控制通胀带来难度。在这里,我们也期待着管理层高超的“智慧”。
关于流动性,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总体形势将是:紧货币、宽财政。引发了投资者对于2011年政策紧缩和流动性的担忧。考虑到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基础投资可能会有所恢复。全年来看,总量与2010比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要关注结构性流向,对符合“十二五”规划的行业,将得到支持。对于股市方面,我们偏向乐观,一方面长期的负利率,会导致一部分储蓄资金流向股市;另一方面这几年市场资金像水一样,被房地产投资这块海绵体所吸收,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也会被挤压出一部分资金流向股市。
关于调结构,2011年调结构仍是经济工作重点。不管政府短期政策怎么变化,人口结构的因素不会因为政策摆动而变动。劳动力成本上升,消费的比重就会上升。过去人口结构导致国内低端劳动力充裕而工作少,这样劳动力成本低,出口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体现的是中国的低端劳动力成本相比发达国家的具有优势, 随着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的不断升级,下一阶段主要体检在中国的技术人员的国际竞争优势。尽管原有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很多依然未得到充分解决,但从供需两方面,我们认为核心问题解决路径必然需要通过“新科技”和“新能源”的突破带动新兴经济亮点的出现。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传统淘汰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必将发证动摇,从而引发与新兴产业的博弈,这些都决定了调结构不是一蹴而成,是长期任务,必须需要政策与制度变革来促进,我们坚信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并逐渐向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关于经济增长,2011年经济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考虑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恰恰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解决滞胀的根本措施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失控和牺牲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前者的危害更大。一旦通胀达到失控的地步,就必须下猛药治理,届时对经济的损害更大。所以,不要担心经济增速的波动,适当的减缓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存在巨大的内需增长空间,处在消费高速增长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进,重工业会逐步向内陆和西部转移,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稳健。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依然很强,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以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消费、推动产业升级、鼓励节能减排等为重要内容的经济转型不断深入,以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不断清晰,企业也将进入了金融危机后的补库存阶段。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对2011年的股市谨慎乐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和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底部,决定了市场下行空间有限,对市场是一种积极支撑,但是治理通胀是首要任务,会对市场会带来紧缩预期,考虑到管理层2011 年将使用更多、更加灵活的调控工具和政策手段,这样又会给市场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市场节奏会有干扰。不排除通胀高低起伏之间,相应的调控政策会对股市短期产生冲击。但是,这种冲击的产生,就意味着投资机会的来临。结合我们趋势策略决策模型(参见“持续盈利的投资之道”《证券市场红周刊》2009.4.16),我们将市场完整运行周期分成四个部分,现在处于第二部分后半段,正处在前期中小盘热点品种,向市场严重被低估的大盘股、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的龙头公司转化的过程。但是,中小板股票短暂的高估值,并不影响我们对它们长期的看好,因为小股票流动性的原因,2010年中小板股票的高估值,我们认为是战略性资金布局的结果,毕竟是未来长期的机会,但是短期的调整是难免的,2011年也将产生分化,寻找那些企业业绩的上涨超于股价上涨的品种。
从投资机会来看,十二五规划将贯穿全年,在水利、农业、民生、消费等方面的政策红利,值得期待。市场热点我们主要围绕:农产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生产性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消费、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贸易零售、战略新兴行业等。从投资品种上,我们更加关注能够构筑上述产业基础的企业,一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这个产业的产业基础。对于融资融券转为证券公司常规业务,会给券商板块带来交易性机会。至于房地产板块,在政策重压下,基本探明底部,虽然有些调控政策治标不治本,但是随着更实质的调控不断深化,调控效果不断显现,将对房地产板块迎来积极的一面,密切关注房地产板块跨市场套利机会(参见精英投资研究《楼市坐庄》、《房地产跨市场套利机会》)。
综合以上方面,从投资操作的角度上,我们认为2011年市场表现几个特点:热点多、可持续性差、板块切换快,所以,仍然要做好波段操作,控制好仓位,把握好节奏,不要试图把握住所有热点,调整好心态,配置具有确定性增长的公司和受从紧政策影响小的品种,期待意想不到的喜悦。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毕竟在高通胀的背景下,市场产生大牛市的概率比较小。
这里还需要提到一点,回想我的投资生涯,经历过两次政府换届,1998年、2003年,市场都发生过微妙的变化。正如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约翰·斯蒂尔·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一书中所告诫的那样:人类社会有一条铁律,在没有外来压力时,任何组织的发展都会朝着有利于该组织精英的方向演进。
总之,2011年整体仍然是布局的一年。
2010年,对我们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2010年随着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完善,我们做为首批资产管理机构,正式推出了具有完善治理结构的有限合伙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种全球私募基金的主流模式,它把资本与智慧实现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刺激投资者的积极性,与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源得到整合,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我们在投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基金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准备了十年,它凝聚了我们的智慧和信心,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史来看,随着资本化率不断提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方面资本必然通过证券市场实现最终的再分配,我们作为市场参与者,面对机会和挑战,我们必须打造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我们重点强调要可持续。经过几年来与华尔街的沟通,我们发现在美国有数百家私募基金有百年的历史,他们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凭借着智慧与责任,带领投资人穿越金融风暴,他们与投资人不离不弃,世世代代不断传承。这样的基金,是我们向往的,是我们所尊敬的,在当今的社会,让人羡慕的太多了,而让人值得尊敬的太少了。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得到了赞扬与掌声,但是我们要做值得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2011年,我们的精英学院又开班了。回首2003年第一期的学员,他们不但为我们发展储备了后续力量,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为此,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
精英投资总经理 李柏林
2011年写给投资人的亲笔信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