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席卷全球 新危机一触即发


通胀再次席卷全球,并有可能成为引起下一轮泡沫破灭的导火索。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以拯救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世界经济可能陷入崩溃的境地。同时加上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增加、能源短缺和农产品价格高涨等因素,全球的通胀终于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出现“脱缰奔跑”的走势,各国央行一旦出现大的决策失误,全球通胀继续恶化绝非危言耸听。

 

的确,这样一群迷恋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就能带来经济增长的信徒,是现在把持世界经济走势的决策者。通过“撒钱”的方式,带动了资产价格迅速上升,以暂时性的提高了社会总需求,从而起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如果这一逻辑最终并不引起CPI通胀的上升,一切看起来着实十分美妙,世界经济有再大的危机也不怕,因为只要“印钞票”就能够解决问题。

 

可惜,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货币的过度滥发,带来的必然是资产泡沫和高通胀。虽然真正的通胀来临,往往要比资产价格通胀稍微晚一些,但最终还是来了。在金融市场一片激情飞扬中,全球经济开始进入又一轮通胀时代。现如今,粮食价格已经逼近08年的历史最高点,自去年10月至今的短短几个月,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达15%,大宗商品整体涨幅早已经超过了07年巅峰时期10%以上。无论是油价、铜价,还是玉米、小麦,都出现加速上扬的趋势,纷纷直逼或者已超历史最高价格。

 

在粮食价格的直接刺激下,全球的物价指数早已经失控,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物价涨幅就已经开始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截至今年1月份,巴西CPI同比上涨6%,高于4.5%的控制目标,这是其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俄罗斯CPI同比上涨9.6%,持续6个月上涨,超出俄罗斯央行7%-8%的控制范围;印度尼西亚CPI上涨7.1%;韩国CPI上涨4.1%,超过其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上限;中国CPI上涨4.9%,但食品通胀达到10%。即便是目前最安全的美国,也露出了通胀的尾巴。尤其是,美国经济近期显露出超预期复苏的迹象,通胀到来为期不远。接下来,伯南克就不得不早日启动升息周期。

 

过去十多年,全球的GDP增长了一倍,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同步提升。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这一点上命运出奇的相似。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不断上扬,安全感和焦虑感与日俱增,生活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尤其像中国这样正处于房地产泡沫膨胀过程中的国家来说,虽然GDP翻了两番,但是丝毫没有满腹欢喜,而更多的是对不断上升的物价无可奈何,房价上涨则已经与大多数人“没有关系”。因为三万和五万的房价,对他们来说都一样,反正是买不起。

 

眼下,通胀上扬趋势已经确定无疑。随着国际局势的十分动荡,粮食价格和大宗商品势必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出现不菲的升幅,接下来这一轮全球通胀,将远远比2006年到2008年那一波严重。

 

3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对本币汇率实行管制,将汇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利用廉价的人力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尽享“人口红利”的美妙;发达国家则输出资本和技术、提供市场,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双赢。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对货币危机不再心有余悸,发达国家享受到了廉价的商品,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

 

由于大量制造业已经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所以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更大。如今全球通胀的现实,使发展中国家突然间显得如此脆弱,通胀一旦失控,那么多年来在治理贫困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取得的成果将付诸东流,手里剩下的不过是不断贬值的纸币。鉴于此,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应对可能将出现的财富被侵蚀的危机,未雨绸缪方才是上策。(本文作者倪金节为专注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的财经作家,最近一本书是《好泡沫还是坏泡沫?》。) 

 

见《第一财经日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