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诸位,不好意思,这一期姗姗来迟,让您久等了。
容我为“迟到”作个解释。
第一,本人昨天结婚,大喜之日,忙着筹备、迎宾、应酬,稿子虽然早几天都已经准备好,但实在来不及最终统筹、定稿,以及完成我个人认为《这一周》不可或缺的“主编时间”。
第二,即便在婚礼前期,我真能如某人所说的“三头六臂”,一边安排婚庆婚宴,一边抓紧安排刊发,那么对于3月11日星期五,日本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作为“一周网络读本”的《这一周》又该做些什么呢?难道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由它去吧,而所持的理由就是——因为周五要发行,时间上来不及了。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这句话既可用在当日的汶川、时下的日本,也同样适用于报刊编辑上。说个典故吧。2001年,当时《三联生活周刊》正在发展的上升期,从一本很文艺很少人问津的月刊已然初具主流新闻周刊的品相。9月11日,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事件”,这一天,根据编辑出版周期,《三联生活周刊》就应该把事先通稿好的封面、选题、文稿、版式等一并交付印刷厂开机印刷了,但是,时任主编朱伟当机立断,决定改换“封面故事”,对的,就是那张经典的飞机撞世贸中心的照片。专题做了大量相关报道,并且一做就连着好几期。
对于做媒体的来说,这样的突发的重大事件有利有弊。弊的无需多说,打乱编辑工作,新闻不新,以往的组稿不得不统统作废。同时,新的素材、线索要么措手不及,要么无从下手,反正采写难度陡然增加。当然,也有利,利就是有些媒体就可以凭此彰显水平、乱中取胜、突出重围,如《三联生活周刊》;有些媒体则反应缓慢、尾大不掉、实力不济,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把市场份额的大好江山拱手相让,如……(此处省略五十字)。
我不知道《这一周》今后会有幸属于前者还是不幸成为后者,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直都会努力,努力向当年的《三联生活周刊》学习(请注意,是当年的,现在的这本刊物……嗯,好吧,就不多作评价了)。
所以,本期《这一周》你将看到在A版面没有其他文章,只有重磅关注日本地震的专题。而且分别从对世界贸易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挑战与契机、中国从中的反思和学习,以及附录一篇科学家对未来地球物种消失的预言。这么编选的目的,不是想让读者朋友再表面化、视觉化地了解日本地震的新闻——因为我觉得地震发生这一刻的排山大海、人间炼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而且再好的文字也比不过最直观的画面,况且画面本来就不是《这一周》的强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控制版面、节约读者朋友的时间,我们把原先拟定好的A版面的文章选题全部删除了。这些文章不是不好,而是与日本大地震相比,不是现在最重要的,它们的目录罗列于此,仅供参考:“两会面前,诸事靠边”、“外媒如何看”、“两会之余,精彩不断”——有需要进一步查阅的朋友可联系我们的客服(400-001-8090),我们可将原始素材发给你。
好了,最后罗嗦一句:“综艺天王”吴宗宪又开了一档新节目,叫《你猜你猜你猜猜猜》,你猜得对,就是那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全新改版。有兴趣的话可下载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