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OUT了?


“东西收到,不错,很有想法,但是选题……好像有点滞后,或许跟我平时关心时事有关系吧。呵呵。”在进行读者回访时,一位Y姓的客户跟我这样反馈道。

说实话,这样的疑问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且时有发生。要知道,可不是我们“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而是我们“思前想后,唯有如此”的结果。

这与我们的编辑思路有关,往大了说,和目标、宗旨、定位也密切相关。

首先,作为一份面向中高端商务职场人士的“周末网络读本”,《这一周》旨在梳理、整合过去一周时政、商业、文化、生活四大领域最重要的新闻事件,以此帮助读者能“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地了解一周资讯。于是,这意味着它的素材必然来源公共领域,话题必须具有公共性,信息必需符合时效性。例如,本期的C版面我们不可能不提“重庆卫视不爱商业广告,只唱‘中国红’”。

其次,考虑到当前市场上新闻综合类刊物众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状况,《这一周》若想办出特色、做出水准、杀出重围,没有一点开疆辟土,积极寻找蓝海的精神气是不行的。具体落实到行动上,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变。就像本期的A版面,可能不少杂志已经提前布局,策划了“两会”的专题,我们发现自己做不出更好看更有价值的选题来,所以干脆避开锋芒,来了一篇对中共历史上几大人物的重新评价反映微妙局势的文章。

再次,既然是网络读本,就要有十足的网络属性。亲爱的朋友你们应当发现了,《这一周》的选题是紧跟网络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的;《这一周》的文本编排是适应网络化阅读的;《这一周》的语言叙事是贴近网络化表达的。举个例子吧,“小超人”李泽楷与梁洛施协议离婚的事,各位可能有所耳闻;各地房产细则纷纷出台也有所关切了。两则放在一起,我们的解读就是“一个段子”:一大妈不认识梁洛施,听说她生了3个娃23岁就分手的新闻后,大妈小声跟我说:你说他们这是不是为了买办第二套房而假离婚?

最后,通过与同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相比,《这一周》其实在很多选题上是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不妨以上周的《这一周》为例,我们在B版面做了《百思买退出中国》,但上星期出版的《第一财经周刊》却还在做着《百思买降价》的选题;美国当地时间星期二,苹果开新产品发布会,ipad2亮相,而上周D版就已提前做了《新ipad值得期待的五大创新》;还有我们在A版说《刘志军查办另有原因》,结果本周,又一高官落马的后续就出来了。以及我们做了《卡扎菲印象》,而《南方人物周刊》、《看天下》由于出版周期这一周才缓缓跟进。所以,关于选题OUTOUT,个人以为检验的标准只有一条:你确信你知道的就是你真正知道和真正想要知道的内容吗?

另外,跟大家宣布一下:从本期《这一周》开始,我们将新增几个亮点,也可以说是卖点吧:

第一,注意到没有,在版权页上,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名字后面跟了一句话,那既是签名档,又是我们近期心情想法的写照。

第二,为回报客户、增强互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附条件”的图书赠阅活动。只要你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你订购了《这一周》的全年资讯服务;2、你向我们推荐了5位想订阅《这一周》全年服务的朋友,并且他们支付成功——那么你将获得(而不是“可能”或者“有机会”)我们寄送的最新财经图书一本。

本期供你挑选的书目有:“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的成名作《定位》;蒂姆·哈福德的畅销书《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期待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