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蜀吴)-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前——改革后)。
最近关于孔子的争论比较多,无论是推崇孔子的还是批评孔子的;也不管是不以为然的,还是雕塑不应该放置在那里的——天安门广场旁边的?都说明一个问题:现代人比较重视文化了;更确切点讲:现在的国人更看重中华文化及其渊源了。
中国的公然的历史:山顶洞人、蓝田人、北京人那就不说了,从夏朝开始,似乎脱胎于原始公有制社会的私有制还是比较重视集体合作的;从商朝开始,私有就有些主导了,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第一座丰碑。(这个应该是国人公认的?)其实,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是把当时的文化看成是中华文化的龙脉之颠,虽然后来有唐朝文化。在唐朝以前,从混沌愚昧走来的中华祖先,和今天比较,应该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中华文化的丰碑树立起来了。只是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也不可能有预见性的给当时的中华文化定位为中华文化的几千年的丰碑。
今天,我们崇拜或者说罗列的文化餐具大都是从唐朝开始的。大唐以儒家文化,也就是以大唐之前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大唐的辉煌,也成就了大唐文化的繁荣。在我们的历史中,能够让我们现代人骄傲的就是唐朝,能够让我们朗朗上口的历史顺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也就是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这是我们最清晰的历史印象。
从唐朝开始研究中华文化,必须从隋朝开始。隋朝文化或者说那个时代可以看成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锻造的尾声或者简单修饰,同时也是以唐朝文化为“龙头”的新一轮中华文化的开始,即隋朝文化是新一轮(2000多年中华文化)的“ 龙嘴”。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而以唐诗为最高峰,以宋词为文化的中产阶级,以元曲为那个时代的中华文化的自由体。也就是唐诗最严谨、宋词次之、元曲最自由为排位。这也迎合说明了那个时代的中华文化的特征,这一部分我把他看成是“龙体”。可以理解成唐诗为龙头,宋词和元曲为肢体组成的文化格局。再之后,就是明、清两朝,这是两个不俗的朝代。其中明朝略显内乱,朝政一直不稳定;而清朝则是在明朝的暗斗中,逐渐找到相对稳固的政治治理策略。经过了康乾盛世,中华文化也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这个高度于唐朝不一样,这个文化高度是垄断的结果。这两个朝代,正好可以看成是龙的尾部,这两个尾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又是一脉相承的部分。虽然,有清朝清理明朝文化的焚书行为,但是,这正说明了相同相煎的道理。两个人性格相同,最忌讳对方挑衅自己,因此对对方下手最狠。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唐朝~~清朝,中华文化是独立而逐渐减弱的,虽然有些起伏。由于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都有上百年,所以,人们误以为是最高级。其实和唐朝至今的文化龙脉相比,就知道高低了。文化是一个朝代的精神财富的全面表现,从唐朝到清朝这一过程,正好是儒家文化逐渐被反正两方面证明了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硬核已然形成。
唐朝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文化 “龙脉”的“龙头”,是因为唐朝盛世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是极具开放姿态;不仅仅是华人创造的文化,而且极具包容性的融合了东西方文明,同时把两者的特产在兼容并蓄的方法下,发扬光大、造福百姓。而宋元两朝则是继承了唐朝的盛世,由于无法达到唐朝的高度,只能是模仿唐朝的行为,因而是形而上学的、是肤浅的。但是,它传承了唐朝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因此把这两个朝代的文化看成是文化龙脉的龙体。最后,明清两朝的文化继宋元两朝的集成之后,已经整体上偏离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处于山脚下。但是,由于历史很长,有几百年。形成了一种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自以为文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但没有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而且让中华文化逐渐形成头轻脚重的怪物。
长期的、尖锐的统治文化,是的底层草莽人物增多,草根文化发芽,这其中以崇拜西洋文化为荣。这就是孙中山的“博爱”文化的时代背景,这种时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题。这种西方文化的自由开放,是建立在对神明、宗教的崇拜上。而与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不相容的,孔子倡导的仁爱是相反的、无神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文化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被西方文化的“优势”所挤占空间,人们的大脑把赢得物质的多少,看成是西方文化的硬核。这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比,只能是肤浅的。
中华文化随着清朝的腐败透顶,帝国主义的工业发展,物质的贫乏和政治的斗争,人性开始要求释放。与此同时,文化的硬质被物质和政治的腐败所点划破,人们开始怀疑这种中华文化的“哲学性”。于是,自然而然的学习西方文化的民国时代开始了。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政治之争,中华文化选择了马克思哲学的施政纲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实现了中国政治版图的再次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华文化主要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服务,物质的贫乏,文化也富裕不起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民国时期要求学习西方文化的能量再次得到释放。这种释放是在封建几千年和近代史的被压迫、被侵略的情况下开始的,也就是说,不是一个自然学习西方文化的状态。到今天,人们对学习西方文化,已经有很多的反对声,至少提倡融合西方文化为新的中华文化得到广泛支持!
如果说,唐朝以前是文化的孕育阶段,那唐朝以后,就是中华文化的脉络展示。这种展示我总结为“龙脉”,因为这段文化恰似一条巨龙舞动。也可以理解为,唐朝以前是一条温顺的小蛇,唐朝以后的中华文化逐渐成熟。这种成熟是一种展示性的衰弱,需要的是另一段历史来告诉人们中华文化的渊源是孔子那个时代,而儒家文化的再次发扬光大,将是中华文化的更加绚丽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此时此刻正经历着创造这个辉煌的历史使命。21世纪或22世纪,中国人民将在孔子儒家文化为内核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演绎到一个新的高度。
(注:草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