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产
抢购食盐风迅速荡空了中国很多城镇超市的盐货架。按照一些老百姓的说法,购买食盐是为了应付日本的核辐射。也有一些老百姓认为,抢盐是因为担心核辐射污染海水,所以提前囤积一些“健康”盐。
针对当前中国的抢盐风潮,英国《金融时报》就此评论说,中国人习惯于从众,而不是独立思考。
科学在很多时候斗不过市场上的情绪。经济学中的“群羊效应”早就指出了这一点。故事是说,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突然头羊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开始奔跑,其它羊不知道头羊为何奔跑,也跟着奔跑,结果全体坠崖。
群羊效应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追涨杀跌;反映在社会现象上,就是跟风;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一边倒。当然,群羊效应并不一定是坏的,如果领头人是个英明睿智的人,那么所有的人跟着他干,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相反,如果领头人昏庸不堪,就给全体带来灾难。用学术的语言表达,这种现象被称为“集体盲思”。
一般来说,群羊效应总有一些传播渠道助推。在过去,是口耳相传。在现在,就是各类媒体的传播。不过,此次抢盐风潮,各类媒体几乎都还没有鼓动,每个人就像发了疯一样地去排队去抢购食盐。这多少有点不太正常。
谣言为何总有市场?或者,为何接受谣言的人还会加以传播?
笔者认为,谣言的特性就具有传播的特质。因为谣言总是把结果描述的很可怕。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担心自己坠入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因此所有的人宁可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这种特性决定了谣言在一些人中间总有市场。
另外,因为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明事理的大多数人接受谣言之后,不加辨别或缺乏辨别能力,而盲目地传播给其他人。这种虚假信息或非科学信息的传播,导致其他人接触的信息也是虚假的或非科学的,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
如前所述,信息不对称是群羊效应产生的根源。民众仅根据别人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果这个民众接触的信息是真实的或者他具有理性的判断能力,那么他就不会选择跟风。相反,如果民众接触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他作出的决定就是可笑的。
中国有句古话:谣言止于智者。什么是智者?很多人并没有就此进行深究。在我看来,智应该拆分来看,智的上方是个知,即知识、信息;智的下方是个曰,即说的意思。因此,智的本意应该是“知道并把它说出来”。由此可知,了解了一些信息,把它说出来给更多的人听,自己才能变成一个智者。
然而,中国大多数人还没有读过大学,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太低了,自己还不是智者,以至于一些看似正确的谣言,或联系度不大的信息,都变成了进行行动的理由。也可能,一些智者虽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但没有将其说出来给更多的人听,或说出来之后没有借助媒体传播到更大的范围。更可能的情况是,理性的声音总是赶不上谣言的传播速度,从而导致“谣言”变成了“舆论”。
谣言一旦变成舆论,就会影响很多人的行动,因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别人语言的“奴隶”。就像经济学大家凯恩斯在论述股市逻辑时所说的:我们总以为自己足够的理性,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如何的高明,其实他早已变成了别人思想的奴隶。
对付这一切,需要有公信力的机构或个人,站出来用理性的声音来封杀非理性的谣言。于是,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核放射及工业安全专家迈尔科姆格里姆斯顿说,中国不是一个以海盐为主的消费国,同时海水遭受核污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中国盐业总公司食盐专营部工作人员表示,中国食盐大部分是井矿盐(比例大概占63%),海盐总量不高(占30%)。中国原盐的年生产能力大概是7000万吨左右,而中国食用盐的消耗量仅仅在880万吨,即使不靠海盐,中国仅依靠井矿盐也完全可以满足全国食用盐的需求。
然而,政府和专家发出理性的声音,总是慢于谣言传播的速度。而且因为信息的过度传播,无法甄别哪些信息是真实信息。又或者,民众接触理性信息的渠道太少,大多看一些八卦新闻,使得理性声音被八卦信息所击败和淹没了。结果是谣言四起并四处传播,像病毒一样感染许许多多非理性的个体。
从抢盐事件来看,当前中国应该致力于理性氛围的营造,不仅是针对核污染,而是对社会所有的迷茫点。政府应该把客观、真实、科学的信息披露给民众;专家要敢于说真话,不趋炎附势,既不附和官方的意思,也不对抗互联网上所谓的民意;媒体要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还民众以真实。
总起来看,中国社会各界应该一起努力,踏踏实实做一次对各种谣言的“信息战”。不仅要击败日本核危机期间的各种谣言,更应击败各种不良的社会舆论,确保中国市场和经济的平稳运行,让理性的声音、科学的声音在中国社会和民众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