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回归华晨


杨波回归华晨 

 

    据可靠消息透露,原华晨金杯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在离开奇瑞后再次回归华晨,华晨新的一轮人事变动在即。

    追寻华晨以往的人事变动,从“三驾马车”的“赵福全、杨波、刘志刚”相继离开华晨,风雨飘摇的华晨经历了祁玉民的强势管理变革。近一年来,华晨相对低调,不过从其数据看,过去一年华晨实现整车销售50.1万辆,同比增长44%;实现实现发动机销售56.4万台,同比增长63%,总体看,华晨已经脱离了当初食不果腹、垂死挣扎的时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祁玉民为何要启用刚刚从奇瑞汽车出来的杨波?

    看看华晨这几年的人事变动吧,先是2006年底,为华晨转型立下战功的赵福全离开华晨,加盟吉利任主管研发的副总裁。之后的2008年是华晨的多事之秋,骏捷的销售逐渐下滑、生产与销售不能同步进行、海外市场经过了多次打击,一系列的事件不得不使祁玉民采取措施。

    当年5月份祁玉民开始对管理体系实施“手术”,将华晨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下属的华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华晨汽车海外销售公司、华晨汽车研发中心三个主要部门全部独立出来,分别成立华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华晨汽车国际销售有限公司、华晨汽车研究院,与华晨金杯并列为四大平行公司,全部由祁玉民直接管理。

    这一度被称外界看做是祁玉民收权。时任华晨汽车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的杨波在任职三个多月后悄然离开华晨,同年8月到奇瑞汽车任副总经理,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销售奇瑞的中高端品牌“Riich瑞麒”和“Rely威麟”。此举难免让多数人再次关注到了华晨的人事变革。

    更多的舆论是在导向祁玉民的铁腕管理不容华晨“老”人,是否是事实无法验证。但只要了解华晨的就会明白,当时华晨的经营状况已经迫使管理变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人才的流失并没有结束,2010年3月,华晨汽车的“三朝元老”、在华晨工作二十余年的原华晨金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志刚,正式入主华泰汽车集团,就任总裁一职(有消息说现在刘志刚也已经离开华泰汽车)。

    这一次华晨的高层变动终于告一段落了。就“三驾马车”的离职,祁玉民曾在媒体上表示,“人事的变动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规律,只有变动才有机会,只有创新才能发展。”针对业内中排挤华晨元老的舆论,祁玉民曾说,真金不怕火炼,实践会证明我的变革是对的。

    相对来说,2010年,华晨还是交出了一份说得过去的成绩单,整车销售、利税等都有大幅增长,并且在今年初一早就公布了十二五计划,这个计划中,未来五年要实现整车销售165万辆,销售收入2305.8亿元、税金总额264.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前21年总和的160%、213%和275%。可以说,这样的目标对于华晨来说是惊人的,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祁玉民也还是有斗志的。

    然而,刚刚经过一年的时间,随着杨波的回归,意味着华晨又一次的人事变动,具体牵涉面多广目前还不清楚,但基本上当时说杨波是受祁玉民排挤的说话算是攻克了。

    从正面上看,企业创新发展需要魄力,更要挺得住压力。接手华晨这样一个摊子,祁玉民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回从杨波的回归,也能说明祁的容人之量。有的时候,只要有适当的人选,不拘小节、有容乃大。

    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如上所说,这也意味着华晨或掀新一轮的人事变动。从华晨的成长来看,人事变动似乎就没有停止过,在祁玉民之前是,在祁玉民之后,虽变动的速度减缓,但仍在继续,甚至祁玉民离职的消息也不时传来。

    也许人事变动背后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或体制、或机制等,但一个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稳定的管理层,持续的战略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华晨此番人事变动与下一次相距更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