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馆长的“公开”和一个乡政府的“全裸”
“救自己”的公开能有多少复制可能?
王军荣(教师)
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将2009年图书馆的经费开支对外公布。接受记者专访时葛剑雄教授称,钱少时腐败不起来,然而钱多了制度却没有跟上来,公开财务支出的目的就是为防止腐败,接下来还会公布2010年度图书馆经费开支。(3月14日《重庆商报》)
回扣无处不在。书商卖书给图书馆自然会有回扣,但账面上的售价却是按图书上的标价进行销售。500元钱以下的书不入账,发票也不到图书馆登记,这样产生的回扣一年可高达几百万。如果馆长不公开说,局外人恐怕很难知道,而这些回扣恐怕最终都将进入个人腰包。如此,已经是犯罪了。为了“救自己”,葛剑雄公开了2009年图书馆的经费,接下来还会公布2010年度图书馆经费开支。一公开,回扣无法进入个人腰包,馆长也没有了犯罪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是在“救自己”。
为了“救自己”而选择公开,这是明智的,但却是期望于个人的“自觉”。显然没有多少复制意义。因为没有制度上的保障,更没有制度上的“被逼”。如果换成一个不想“救自己”的馆长,或者换成一个心存侥幸的馆长,还会有公开的动力吗?
手中有权有钱,只要监管力量不强,就极易腐败以至犯罪,再加上众多潜规则的作用,即便是想独善其身的领导也是很难置身事外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引入公众监督,腐败的可能性也就没有多少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了,腐败就无处藏身。道理人人明白,但却未必人人会做。其实,公开,不仅仅是“救自己”,而且还能够打破看似牢不可破的潜规则。在实际操作中,葛剑雄与复旦大学、校财务处签订了三方协议:学校不干涉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也不搞回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由学校财务处统一发放。这样的举措改变了“潜规则”,不仅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也赢得了书商的欢迎。可有多少人愿意学葛剑雄呢?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详细公示公费开支 ,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然而,日子似乎不好过,更没有地方政府积极跟进。想必,葛剑雄可能也会成为孤独的“公开者”。
一个馆长的公开和一个乡政府的“全裸”,让人百感交集。孤独不该是公开的“特征”。“救自己”的公开能有多少复制可能?
新闻链接:http://cqsbepaper.cqnews.net/html/2011-03/14/content_164133.htm
12\一个馆长的“公开”和一个乡政府的“全裸”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