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公有制+计划经济是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生产要求科学地计划,而不能任由私人资本自发地支配,这一认识的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为了认清剥夺劳动者私人的计划权力而把计划权力集中于国家为什么是错误的这一问题,社会主义运动付出了巨大的、极其悲惨的代价。

    若以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来审视“全面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则不需任何思想家和政党的教导就可想象得出:数亿人、十数亿人的国家,要有多少消费品、多少种消费品需要供给,并且要不间断地供给,为了生产这些难以计量的消费品,就要把用来生产这些消费品的资源计划好、利用好,让那么多的生产单位运作起来,把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组织起来,这些劳动者要用多少工具,众多的企业需要多少原材料、零部件、设备、能源,产品的产量、种类都要计划好,这一切生产条件中的任一部分都是极其复杂而又多变,而这一切在所谓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部都由政府来计划,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没有计划权,不难想象,这需要一个多么庞大的政府啊,就算政府足够庞大,它能同时地、迅速地、随机地而又最优化地把所有的生产单位复杂多变的生产活动计划好吗?不可能!

    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要求各个生产单位(部门、企业)同时异位、随机独立地全权经营,以迅速、有效地做出和实施生产条件与生产结果的组合、保持、扩张和转移的决策,而政府只能继时地,缓慢地,预定性地并且是粗略地为所有的生产单位做出计划,这当然就既没有时效,又缺乏实效,就算是所有的政府官员全都使尽浑身解数也不可能做出最优计划,更何况政府还有大量的宏观上的事情要做,还要直接负责许许多多劳动者的衣、食、住、行,医疗、养老,总之,只要政府是法定的唯一计划主体,就永远不可能做出最优生产计划,而只能在扩大生产规模、建设重点项目方面发挥财力优势而做到高速度、大规模地投资建设。然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存在的政府高速度、大规模地投资与企业低效发展的尖锐矛盾所导致的经济结构畸形、人民生活穷困,恰恰成为了使社会主义政权大部垮台的经济原因 。

    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前和改革后都为发挥公有制的效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都不能改变责任不明、效益下滑的顽症。那种不是全面公有制不好,而是公有制没有被运用好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唯一或唯二的公有制是可以运用好的,那么,众多的英明领袖、十数亿智慧的人民,居然在近百年的时期内还不知道怎样用好公有制?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却表明:公有制的功能只在于保障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而不是经营全部或大部生产活动,因而公有制只能处于主导保障地位而不是处于基础地位,社会主义在所有制上的特征只能是所有制结构的科学化,而不是全面公有化,全面公有化不可能实现社会个体微观计划与政府宏观计划相统一的科学的计划方式。

    许多人在总结社会主义惨败的原因时总是说社会主义败于官僚主义,不管有这种认识的人是恶意还是善意,这种认识是根本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中,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公务员,绝大部分都是尽心尽力地、甚至是超负荷地工作,问题仅仅在于面对复杂多变的、微观和宏观的经济计划工作,政府作为唯一的计划主体根本就是无力而为的,而全面公有制+计划经济剥夺了所有社会个体和劳动人民个人的生产经营全权,就是把所有社会个体的生产经营能力这一极重要、极广泛的社会生产力置于无用,这当然是社会生产力的最大浪费。

    企业由社会个体(包括劳动者个人)全权经营即是私有制,私有制是社会对劳动人民个人的生产责任的委托。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可知: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只要各个劳动个体能够通过同时异位地空间分工而满足自身需要和社会部分需要,就必须大力保障和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私有制成为权项科学、功能优化的科学社会主义私有制。私有制不等于资本主义,公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私有制没有被科学社会主义政权所主导、所保障的自发的市场经济,因而才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私有制被科学社会主义政权所规定、所主导、所保障的科学化的市场经济,因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已经成为了科学化的社会制度,即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大力发展私有制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导致私有化。私有化即是社会全部生产单位都是私有制,而这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想私有化都不可能。

    全面公有化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了几十年的全面公有制实质上仍然是公有与私有的统一,即是国家经营性所有与企业非经营性所有的统一,而这种形式已被历史的事实和科学的发展所证明是不科学的错误制度,是既不应实现于当前,也不应做为理想来实现的彻头彻尾的空想社会主义制度。

    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方面积极性、各个企业在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预测来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各企业内部注重干部与群众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而其结果却是越努力管理成本也就越高,南斯拉夫甚至进行了一些公有制市场化改革,而其改革却导致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垮台,中国在改革之初也是采取南斯拉夫式的方法进行国企改革,所幸中国走的是根据实践效果校正改革方针的正确道路,由扩大自主权而承包、由承包而现代企业制度,由抓大放小而股份制改造,由注重国企经营方式改革而注重国资投向改革(国有资产投向公共服务和公益领域),这才使得所有制结构和国资功能日益科学化,从而走出了一条日益科学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都已证明,在劳动个体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自我需要和社会部分需要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确立以科学社会主义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以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保障、社会个体微观计划与政府宏观计划相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如果在理论上坚守不弃马克思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空想社会主义公式、在实践上坚守不弃南斯拉夫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那么,人民必然遭殃、社会主义政权必然垮台。

    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的获得和当代崭新的经济科学的创立,当代的社会主义者终于能够认识到:以政府为单一计划主体的经济体制,违背了计划主体优化原则、违背了群体效益原则、违背了最优时效原则、从而在这三个方面违背了人类活动的天然法则——最优效益原则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则。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共产党人忽略了这些极简单的原则呢?显然,是在社会科学的具体定理尚属全面空白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使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为了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为了走向共产主义而把公有制+计划经济这一空想社会主义错误原则当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历史证明,从人们把没有认识到的错误原则当成伟大真理的那一天起,悲剧就在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