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看过了我在《北京晚报》上面关于腊月二十三到二月二的诸多期的连载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感觉:老北京的诸多节日和习俗中,大多数都与佛道二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话的确有理。其实,别说老北京了,就是全中国,很多的节日和习俗,都与佛道二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巧,2011年3月份,正好还有三个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节日: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八)的释迦摩尼出家日,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五)的释迦摩尼涅槃日和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在等待着我们。
从本期开始,咱们来了解一下北京地区比较有名的佛教寺院的一些历史掌故,以便朋友们在方便的时候前往这些寺院参观游览。
不过,若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了解的话,比较早一些的佛教寺院基本就都在北京的远郊了——比如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潭柘寺。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故而寺随山名的“潭柘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西晋时期所建的“嘉福寺”,距今近1700年的历史,而北京城即使从1153年金废帝完颜亮迁建中都开始算起,也只有850多年的历史,大约晚于潭柘寺850年左右。故而老北京民间曾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在我看来,潭柘寺的著名景点主要有三:一是天王殿前的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的宝锅;二是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的石鱼;三是千年古树,什么杏树、婆罗、柏、二乔玉兰等。
除潭柘寺外,位于怀柔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的、初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的红螺寺也很有名。红螺寺有三绝:一是“御竹林”,此竹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植,清康熙皇帝来寺降香时,看到南竹北种感到新奇,命寺僧善加管护,于是这片竹林由康熙来时的613竿发展为30余亩百万余株;二是“雌雄银杏”,在大雄宝殿的月台两侧,面向宝殿左手为雄、右手为雌。雄树开花不结果,雌树结果不开花;三是“紫藤寄松”,在三圣殿前西侧,松高6米,枝分9叉,旁边两棵碗口粗的藤萝拧着花地扭在一起缠在了松树上,形成一把巨伞盖在整个院子之上。
位于城区附近的最早的佛教寺院,那就得说是天宁寺了。天宁寺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元朝末年,天宁寺毁于战火,仅留下辽时所建的天宁寺塔。您可别小瞧了这天宁寺塔。想当初,通高57.8米的天宁寺是北京地区最高的建筑——比天安门还要高上24米多呢——这个记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改变。
除上所述外,位于房山的云居寺距今也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