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误区面面观之一
2008年高考期间,在咱们四川省出现了一名轰动一时的高三学生,他被媒体称为“职业考生”。为何呢?因为这个学生已经参加过多次高考了,每一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不是被清华录取,就是被北大录取,然而在这些全国最著名高校中读书不到一两年,就又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结果每一次参加都是高中名校。这名学生就是张空谷,也叫张非。
据报道啊,这个张非每一次考上名校,学校都要给他一笔不菲的奖金,据说有10万元之巨,于是,大家就猜测这个学生怕就是为了获得这个巨奖而不断的退学并参加高考吧!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而是这个学生确实在大学里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经常玩电脑游戏以至荒废学业,造成挂科,然后不得已退学了。然后又重新参加高考。
但在我们看来,无论这个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退学以至于不断参加高考,考取名校。这都是一出悲剧,而不是被有些人说成这学生的确能干。虽然他每次考上名校,学校都会给他以表彰并发奖金,但这无论如何也不退挽回他在个人发展上的损失。何以见得呢?首先,我想问大家,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吗?我们以为,在现代社会,学生求学的首要目的在于为职业的发展做好准备,一个人的成功主要表现在职业上、职场上的成功,而不是考场上的成功。那么张非同学三番五次的参加高考,并考取名校,对他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吗?可以说没有一点帮助。因为要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关键在于在合适的专业上学有所成,但张非同学仅仅在名校中学习,对专业却没有兴趣和优势,所以他无法确保自己能够在大学校园学有所成。这样他就无法对未来的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大家可以想一想,张非同学是200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他的同龄人如果志愿决策得当,选对了专业和学校,那么别人在2007年已经大学毕业并顺利地找到工作了,然后他在2008年还在参加高考,还是职业发展的起点上左右徘徊。什么啊赢在起跑线?那不是看谁在起跑线上跑得快,而是谁选对了起跑线,张非同学就因为没有考虑选择正确的起跑线,结果总是在起点上徘徊,所以他注定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也就是提醒了大家,高考填志愿是人生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时如果选对了职业方向及相应的学业路线(也就是学校和专业),就可以为未来的个人发展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