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的问题表面看来自于货币发行过量,总理今天说我国的政策头等大事是反通胀。
美国印钞最多,美国没有通胀,为什么?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成长性最好,货币印得不比美国多,为什么通胀在中国?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逆向思维,为什么货币多了呢?因为与货币增长的同时,物质生产的量在萎缩,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人手上钱是多了,但是,物质发展水平并没有与手上的钱一样出现同比例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的发展有相当部分是无效增长,是数字游戏。
货币增长的来源来自于两个方向,一是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宽松,一是美联储引导其超发的货币流向中国经济体,在我国去年的外汇结汇制度下,这个制度留下了美元冲击的通道。今年,随着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这个通道很可能被封死,因此,我以为引导中国货币膨胀的主要原因将丧失,封杀美元进入的结汇制度而以市场价格结汇则可能将中国货币超发快速回收。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通胀应该是全球性的而不是中国独有。全球都在超发货币,但是发达国家的总需求在减少,因此,出现中国与发达国家同比例增发货币的时候,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社会总需求的减少而引导其超发的货币向总需求稳定的中国和亚洲市场倾斜货币,其诱导机制是货币本身和基础资源,不要忘记中国是资源贫穷大国。中国如果不能在金融体系和资源体系两个方向同时抑制来自发达国家的压迫,那么,仅仅萎缩自己的货币政策只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创伤,使热钱顺应中国货币政策的顺周期操作。
今年从美国的政策方向看,危机救济真正进入到刺激经济而不是像去年和前年重点在补贴其金融产业上,因此,美元回流美国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中国人民币汇率在高位,有利于热钱兑回美元回流美国经济体,加息有利于美元抛售人民币兑回美元。
从生产体系看,中国企业的经商环境需要改造和至少是改善,要减少企业税收、宽松监管环境和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这是政府方面,从企业自身方面,应该对欧美出口要敢于加价,将发达国家在资源上的投机成本通过产品转移回发达国家,如果我们一味地通过压制劳动力成本来抵消资源成本上升压力,则中国的企业家就成为发达国家压迫中国国民的帮凶,中国的企业家不能唯利是图,要与国家政策相配合去强占发达国家市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这样下去,国家不强企业也难免不在外面受欺负,在对外竞争中政府与企业是一体的,企业家要有这种觉悟。与金融投资相比较,今年应该重视实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