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学而优则仕”的来源和真意 周 诚11-2-2
①首先应当明确,这并不是孔子说的话,而是在《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弟子子夏说的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而且,孔子对于这句话并未表态,从而可以认为它与孔子无关。硬把它强加在空子身上,是毫无道理的。
②如果把“仕”和“优”理解为“当官”和“优秀”,那么这句话的含义便是:“官当好了就去学习,学习成绩优秀再去当官。”这很像目前干部上党校的情景,可是在古代并无类似情况。
③这样,就得在 “仕” “优”的含义上另寻别路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第1433页)对于“仕”的含义的诠释有“做官”“审查、考察”“通‘事’”(即“办事”)等。在此,理解为“办事”(“即“办公”),显然更接近于原意。《古代汉语词典》(同上,第1889页)对于“优”的含义的诠释有“优良”“悠闲”等等,显然后者较接近。那么,“仕而优则学”这句话的整体含义便应是“办公之余,进行学习”了。
④“学而优则仕”又是何意呢?《辞海》(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47版)对于“优”的第一解是“有余”,第二解是“良也”(第129页)。由于它是紧接着“仕而优则学”——“办公之余,进行学习”并具有相对含义,那么,“学而优则仕”便自然而然地意味着,“学习之余(后),继续办公”。
⑤从而,这两句话的合乎逻辑的解释便应当是:工余之时进行学习,学习之后再继续办公;其基本精神便是“办公与学习相结合”或“做官与治学相结合”。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出身的官员(如韩愈、苏东坡、郑板桥等等)的实际生活,就正是这样的。
上解不知究竟当否?敞开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