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是科学,《经》有糟粕


                     《易》是科学,《经》有糟粕
      
有人说《易经》是科学和迷信的混合物,这是对的,但要搞清《易经》的哪些是科学精华,哪些是迷信糟粕。无字《易》本身都是科学的,因为《易》是纯粹的数理逻辑体系,这是《易经》的精华和科学部分。
     《易》后来被注解为《易经》,由于有了文字,《易经》才开始由不懂数理逻辑的人文学者任意发挥,导致《易经》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糟粕。这主要是古代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以及部分儒家义理派学者,他们不象孔子那样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推演卦爻变化而得到义理,而是擅自任意发挥解释《易》造成经学的混乱。
     《易》体系本质是中华民族形式的数学体系,不懂这点的儒家学者等直接演绎周孔等撰写的经文,是经学混乱的根源。 
 我说自己不读易经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具体为:
      1、不喜欢。我现在虽然主要从事交叉研究,但毕竟理科曾经不错。理科生基本都不喜欢读《易经》。
      2、我的易学知识基本都不是源于《易经》。
      那么有人会问,那你对易的了解从何而来?这确实是问题的关键,容我随后告诉你。
     《易》不是《经》,完全不是。易学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但其主要内容被编撰《四库全书》的清儒分别放在了《经部》和《子部》里,从而使初窥易学门径者不知所措。
      纪晓岚等为何这么编,有认识原因,有历史原因,有学术派别原因...用今天的话简单点说就是:他们是文科生,不喜欢易的根本内容——数学和天文等理科内容。
       这两部分易学各叫什么?怎么回事?
       在所有与易有关的历史人物里面,伏羲无疑具有核心地位——没有伏羲作八卦,燧人氏的《河图洛书》无法推演应用;没有伏羲做《易象》,后世的文王周公孔子无处据以做《经》序《翼》。所以,无论说《易象》的“易历四世”,还是讲《易经》的“人更三圣,易历三古”,都以伏羲为中心。
       所以,易学实际分为自然易学和人文易学,前者以燧人氏的《河图洛书》为肇始,以伏羲造设的《易象》为体系;后者则主要以文王作经,孔子在经文上加注释。
       现在你可能猜到了吧:《四库全书》编撰者儒生纪晓岚等首先由于自己不喜欢,其次由于自己没有自然易学(易学术语称作象数派)传承,就把人文易学(易学术语称作义理派)放在了《四库全书》之首的《经部》;把自己不完全明白的象数易学放到了几乎是《四库全书》之末的《子部》。
      现在该说我的易学知识从哪来了——来自演卦,这是义理派文科易学诞生之前连孔子读易也要必须做的事。所谓演卦就是排列卦爻符号(古代数学工具),推算演绎各种事物的趋势和结果。
      演卦是最容易简单的易学入门途径。
      台湾蔡志忠先生说读经应该从容易的《易》开始,这是真的,他没开玩笑。《易》熟了,《经》也就自然懂了。

相关帖子http://www.chinavalue.net/User/Column/Lis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