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第九站:限购令也有意外——寄望5:1政策恐时不待我


兔年第九站:限购令也有意外——寄望5:1政策恐时不待我

 

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到了广州才知道什么是有钱,到了股市才知道赌博的意思……目前,老百姓可以寄予期望的政策很多。但本文不做全面监测,只是试图通过一个政策的预期来窥测未来市场预期。这个政策就是本文主题里所说的限购令。

打算置业的老百姓经过2007年至今的政策洗礼,虽说大部分人悔断肠子之后,明白不该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政策之上。但是还是有人可能报之微弱的希翼,希望如限购令等政策可以圆了自家的置业梦想——可以控制房价到自家的心理价位上去。这个希望还是可以见到一丝丝阳光的,之所以叫限购,即是可以减少置业大军的数量,即是减少需求人群的数量。

暂时不谈该法令是否适合市场经济环境,起码限购令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众人单挤独木桥的困境。可是,在我们的大环境之下,还有多少人可以挤独木桥,或者说一旦房价停滞上涨或者说下降,其需求人群,即新的愿意挤独木桥的人群又会增加。

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百姓生存在一个没有生活社会保障的环境之下,恐惧心理造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有钱置业,用现在的话说购置不动产和存款是长期的环境形成。当看见到投资不动产带来历史机遇,资金的大量涌入实属正常的消费经济行为。也是老百姓通过财产带来的投资性收入来源之一。只不过,全民投资房产的规模化对于行业泡沫的形成带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照此分析,谁敢言立竿见影的解决此种消费习惯?

那么,限购令又如何呢?再说限购令也是有意外的。如你所知,限购令的执行细则才是该法令能否有效稳定房价的关键,而执行细则的执行区域范围和执行条件限制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昨日(224日),广州限购令细则出台。现在我们可以作一次南与北的对比:北京VS广州。

且不说限购令细则是不是让户籍制度倒退了,也不说限购令是否违背市场经济体制原则了,单从北京和广州颁发的限购令执行人群范围和纳税证明或社保时间的作对比,聊说该项制度的预期效果。

北京——自本通知发布次日起,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下同)、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广州——对在广州十区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在本市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能提供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符合广州有关高层次人才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且在广州市无自有住房的,可购1套住房。

按照以上细则内容来看,也不算增城和从化该不该界定进来,单看北京和广州的限购令执行人群范围和纳税证明或社保时间大抵上约等于5:1。而且我们还不算上广东有钱人多了和北京官大了(钱多和官大都是可以让制度有所屈服的)。南北对比,一重一轻。截止到今天,15个城市出台限购令执行细则,那未来将要出台执行细则的城市便有了参考的法本,依据这两个城市的地位其他城市的细则制定必定无出其右。

最可恨的是以往宏观调控楼市的法令在执行的时候往往可以打折扣。那么,想要政策抑制房价或者让房价下跌的老百姓,是不是没有力气抽那些叫嚣房价会跌的专家嘴巴改成直接抽自己大嘴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