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争夺战漫延到三线城市


热焦点评(11-35):民工争夺战漫延到三线城市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近几年每过春节都会闹一下“民工荒”,而今年的“民工荒”更多叫“用工荒”,出现了一些不同往年的特点:一是西部开始与沿海抢民工,这是以前没有的事;二是全国各地普遍对民工提薪,我问过几位老板,都说吃完开年饭当天就谈提薪的事;三是“民工荒”向三线城市漫延,原来的输出地也闹“用工荒”。应该说,这次“用工荒”有很深刻的背景,但对提了多年的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应该是直接的促进

 

三线城市也出现招工难

20110222 新快报

  梅州缺工一万六,三线城市也出现招工难

  新快报记者周达标 文/

  普工月薪1500—2500元,包吃包住,夫妻入职提供夫妻房,外宿另有油费补助和半价公交车卡,每月有绩效奖金……”在梅州东升工业园,类似的《招聘启事》随处可见。元宵节当天,在珠三角奔波了8年的陈杰,冒雨来到东升工业园找工作,看到遍地都是招聘广告,他对自己返乡工作的选择感到非常满意。

  梅州成劳动力输入城市

  陈杰只是千千万万返乡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缩影。梅州作为重要的务工人员输出地,目前越来越多的务工者却选择了返乡工作。

  来自梅州市流动人才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梅州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出现回流,至2008年外出务工与返乡务工人数达到平衡,而2008年后则从务工人员输出地彻底转变为输入地,随着梅州陆续建立起多个工业园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位于梅州市区东南角的东升工业园,目前已经吸引了近百家企业进驻,不过前日记者来到东升工业园区发现,过半的企业不同程度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园区内数十个宣传栏,每一个都覆盖着厚厚的招聘广告,在路口显眼位置,都不缺招聘横幅,工厂大门前也挂了很多招聘广告。

  梅州市达富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下称达富公司)缺工达40%,该公司行政总监朱建全告诉记者,年初五他到江西寻乌招工时,一些人听到月薪只有1500元后扭头就走,他们宁愿去珠三角城市打短工,每天100元,相对工厂来说,工资低、约束比较大,许多人不愿意来。

  外地招聘遭遇零应聘

  如果说东升工业园还挨得上市区边缘的话,那么离梅州市区40多公里的畲坑工业园更加萧条,虽然政府开通了市区直达畲坑工业园的免费巴士,但许多本地人也不愿意又回到一个乡镇去工作。

  一些企业到江西、广西等地招聘,竟遭遇零应聘现象。在外地务工人员断层的情况下,企业只能截留本地务工者。记者从多家企业了解到,绝大多数企业的本地员工已达4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60%。

  据梅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徐洁介绍,目前梅州百人以上企业缺工至少16000人,是历年来用工缺口最大的一年。

  六天18场招聘会抢人

  在离兔年春节还不到一个月时,梅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再次发出《关于2011年春节期间开展春暖梅州就业服务专场招聘活动的通知》,动员外出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工作,从25日开始至210日,各县(市、区)相继举行18场招聘会。

  据梅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统计,18场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7788个,成功实现就业7536人,仍有两万个岗位无人问津。

  出招留人

  技校生留梅两年可免学费

  梅州市委市政府也认识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早在2010522日,梅州市委市政府就发出《关于加强企业用工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一名常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梅州市企业用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旨在留住本地务工者。

  《意见》共30条,不但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给予特殊津贴,还规定,要在2012年建成四所万人、六所5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并尽快在工业园区设立分校,对于初中毕业生就读全日制中职(技)学校,毕业后签订协议留在梅州工作两年以上的学生,给予每人一次性学杂费补贴3000元。并且把企业用工保障纳入各县(市、区)领导人的年终绩效考评内容,没有完成或者落实不到位者,主要领导两年内不得提拔。

  观点碰撞

  政府

  企业暴露很多自身问题

  虽然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用工保障,但高密度的招聘会仍无法留住本地务工者。对此,梅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分析称,部分企业自身问题过多所导致。

  该局在春暖梅州招聘活动的总结中指出,首先是部分企业认识不足,对招聘活动未有足够重视,放鸽子现象严重,比如在某次招聘会中,有30家企业应允到场招聘,但最终只有17家企业到场。其次是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有企业甚至提出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派车接送参加招聘会代表的无理要求。第三是部分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中层管理人员(如人事部主管)跟厂长(经理)直接沟通不协调,又适逢春节,导致错失专场招聘会。最后,一些企业存在薪酬待遇过低、加班次数多、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导致招得进人却留不住人。

  企业

  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无法留住本地务工者,不少企业则称政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致许多本地务工者也不愿意来工作。

  记者在偌大的工业园走访时发现,东升工业园没有一家超市,只在东南区有几间自发形成的小商店,公共娱乐和体育设施见不到踪影,公交车虽然横穿工业园,但只是经过主干道,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在这条线上,工人若外出需要步行到公交车站,达富公司行政总监朱建全对新快报记者说:这样一来,靠近园区大门的企业往往更能吸引人,路上没有路灯,去年发生多起治安案件,很多人根本不愿意来。

  年轻人说法

  不出外闯荡会被看不起

  不管是大学还是中职(技)校的毕业生,对于在山区土生土长的梅州人来说,出外闯世界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19岁的刘宇去年从梅州市农业学校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学校和梅州企业的再三挽留,来到深圳工作,虽然工资并不高但也不后悔,如果没有出外闯荡过,人家会看不起你,所以不管如何都要在外面工作几年再说

  回忆当初外出打工的想法,陈杰坦言和刘宇一样,那时出门打工的人像高人一等,回来时说话的底气都比别人足。陈杰一边看招聘广告一边记录着适合自己的岗位,他准备结完婚后再来工作。看完招聘广告已经是下午5时多,陈杰的外套也湿透了,不过他可以心满意足地和家人筹划人生大事了。

  出门在外远比呆在家乡的名声好!正是这种心理驱使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梅州人外出工作,留住本地务工者落到实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专家说法

  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队伍

  全国性的用工荒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专家均表示农村政策的利好是许多农民不再愿意出门打工的原因,为此,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广东应该培养建立起自己的产业工人队伍。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表示,首先西部开发政策的利好使得内地与沿海城市的收入差距缩小,出门打工未必是第一选择,而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出口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内销成为企业生存的门路,许多企业纷纷内迁,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打开销路,这样一来许多农民工不用出远门即可工作,劳资双方实现双赢。其次是务工者本身价值观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对企业要求更多,对工作也更挑剔,加剧了用工荒现象。

  对此,朱列玉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低劳动力的落后产业注定要被淘汰,广东应该多办一些职业学院,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队伍,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避免用工荒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