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11-7):限购令并非开户籍改革倒车
彭澎
外地人在北京购房需提供五年纳税证明。这条消息引发人们对户籍制度的重新关注:限购是否在开户籍改革的倒车?
此前,北京还对汽车购买也实行对外地人更严厉的限购令。车房限购令可能导致“同税不同权”,而实施对外地人的购房限购令的城市还很多,大约有36个,因此比汽车限购令影响更大。对于非户籍人口而言,这再次触及他们心中之痛!
不仅是购买的套数有别,本地人可买两套,外地人却只能买一套,而且还要有纳税或缴纳社保证明,本地人却没有这种要求。
另一方面,煤老板到北京买房不眨眼,开口就要一层甚至向南全要,这种传闻典型反映了象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一些一二线城市,房价确有外地人购买炒作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解决房价不断上涨的方法仿佛实在不多。如发达国家主要以房产税来平抑房价的方法,中国要在全国推广房产税还没有时间表,而房价的上涨速度已经由不得再拖延时机了。因此,最为直接有效的行政干预当然就是限制性手段,而对购买力的限制不得不考虑炒房的主要力量来自何方。当限购令不仅限制了许多“煤老板”的同时,也可能限制了一些真正的打工者。但正如北京地产界大佬潘石屹说的,北京房价要受大影响了。从某种意义上,打工者要购房,再等几年,纳完五年税,可能房价就降下来许多,但从权利上讲,还是因户口而存在“同税不同权”的被歧视感。
为此,我认为得从两方面来看这种政策的合理性:一方面,限购政策应该尽快向全国推广,并长期坚持,除非发生重大危机,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住房价上涨预期,并为完善的住房制度出台留下时间。接下来的政策包括出台《住房保障法》,让地方政策把保障性住房纳入政绩考核,充分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限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普遍出台房产税征税方案,在实施一段时间房产税后的城市逐步放开限购令,使限购令与房产税之间完成一个对接。另一方面,全面启动户籍改革,逐步实现“同税同权”,以“出生地主义”取代“籍贯重于出生”的做法,实现纳税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纳税人的权利,使户籍回归管理人口基本信息的本来面目。
当前的矛盾在于,放开户籍购房,不仅导致主要城市外地客炒房成风,而且导致大城市承载力超限,形成诸多社会问题;而通过户籍对购买行为加以限制,又在法理上助长社会不公现象。因而,在调控房价的同时,启动户籍全面改革,这可能又是这轮房地产调控的意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