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的罪与罚


限购令的罪与罚

 

    当旭日阳刚以一首《春天里》在春晚唱响神州大地的时候,一场以户籍为核心认证标准的楼市限购令也如疾风骤雨般在这个春天里席卷全国。

然而楼市限购令究竟限制住了谁?它究竟能否遏制住房价的飞速飙涨?它将给房地产市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一切的疑问都伴随着一个接一个城市限购令的出台而搅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尽管限购令有宽严之分,然而其注定难逃其本身所附有的罪与罚!

春节前夕出台的国八条将去年楼市调控的限购令升级至极点,而随后的政策更是要求诸多城市在2月中旬须出台限购令。目前已经有近20个城市相继出台了限购令的落地政策,总体感觉是东部偏严,而中西部有“放水”之嫌。比如北京甚至要求5年的纳税证明,而贵阳则把限购范围局限在一环之内。

尽管已经有20个城市出台了本地限购令,然而社会公众与媒体似乎并不满意,他们根据中央政府的限购要求,认为限购至少涉及36个城市,而今二月中旬已完,出台限购的城市却只有20个。如此何以平民怨??

尽管当限购令自去年第一轮楼市调控开始就受到了以任志强为代表的群体的指摘和非议,然而不断疯涨的房价确实让一直都在致力于调控楼市的中央政府很难看。要知道,仅算上去年4月和9月的两次调控,都已经将楼市调控政策推到了历史最严纪录;然而即使在一轮又一轮,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去年楼市却在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不管是房价是成交总量都创出新高,更是诞生了如万科之类的千亿级公司。

因此,也难怪在去年春节前夕中央政府对楼市调控再次下狠手,在国八条出台之时,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且一些人甚至据此认为,既然都已经出台了国八条如此严厉的政策,那房产税可能就会暂缓了。

然而结果则是,在国八条出台的第二天,重庆上海试点房产税的消息犹如一个深水炸弹扔向了春节前夕的楼市,令整个房地产市场甚至整个社会顿时炸开了锅。

限购、房产税、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旨在调控房地产以及防通胀的终极政策似乎都已经出尽。然而当前的房价依然高企,只是在一些出台了限购令城市的成交量有所萎缩,而房价依旧巍然不动,似乎又在重复着楼市调控的往事——量缩价稳、量增价稳、量价齐升。

不过,这一次的限购带来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在房价还没有松动的时候,房租却开始大幅上涨。

有人说限购令是当前调控楼市的权宜之计,更有人说限购令是开历史的倒车,让当前市场经济重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然而在我个人看来,限购令不管是权宜之计也好,历史倒退也罢,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政策影响的究竟是哪部分人,它将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目前诸多城市出台的限购令不难看出,其核心认定标准就是户口,而以户口作为城市人与否则早已受人诟病多年。暂且还不讨论以户口认定合理与否,只是从人们能够突破这一政策漏洞的可能性来看,普通百姓,尤其是普通进城百姓是不可能跟那些动辄千百万投资的投资客相比的。而今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诸多化解限购令的五花八门的手段,比如假结婚、假离婚、假纳税证明等,不过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低级手段,那些有能量和能力的人则完全可以通过注册公司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购买。

可以说,仅从限购令的短期作用来看,其能量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它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有人说限购令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购令的作用。而这还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随着购买门槛的抬高,本来就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房地产市场将变得更加恶化。那些有权有钱有能力之人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规避限购令的影响,而那些有真正需要的人却将更加无力,这样就使得本来就是资本大佬游戏的楼市变得更加危险。

同时,限购在遏制需求的同时也在制造产品稀缺,这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投资者更加有利可图。而这就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甚至不惜寻找各种突破政策的办法,从而购买更多的房产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一旦限购令解除,那么就是这些投资者的丰收之时。

事实上,目前楼市的真正症结,只要是有那么一点常识的人都心知肚明,但是为什么调控起来就那么难?如果要找理由,那么一千一万个都有,还是在此省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