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到国家决策层面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到国家决策层面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更加强调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凸显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对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事业加强了力度,提到了更高的重要程度。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的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体制深层次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正在加速这种社会转型。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不仅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会凸显出来,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其与原有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社会系统性的风险加大,或者说使得社会的脆弱性加剧,隐含潜在的发展风险。 中央在正视这个问题,这是好的信息,追求发展、稳定,但社会不能出问题,一个社会的穷人多了,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就容易出问题。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必要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公众意见即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强大,网络传播日益形成了新的“舆论场”,当务之急是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当前,网络媒体也愈来愈成为基层民众意愿和意见表达以及展现当前舆论动向和社情民意的新窗口和地方政府进行舆情引导的新平台。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社会管理考验“中国智慧”

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就改善社会管理提出8条意见

各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成效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对省部级领导讲话 强调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中国的新考题面对社会转型如何加速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