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英译,不谈英语学习


 

读董桥《小风景》。董桥的文字,读了还想读,读多了又腻。这本《小风景》不如别的几本集子。许是关于03年SARS,以及香港政局的议论太多,太愤懑,冲淡了笔下的烟雨。

 

昨天读的《白描》里,一篇文章说他不喜欢读译文,打了个比方很贴切。说是译文好似素食馆里的素鸡素鸭。无论怎么外形逼真,比真正的荤鸡荤鸭,还是差得太远。

 

董桥还提到一位懂俄文的老先生,说英译的俄文小说,比原文的味道,差之千里。我读了心里一沉,原指望多读点英译的俄国小说,领略其悲悯与博大,看来没戏了。难怪我读契科夫的英译本,有不过如此之慨。

 

董桥还有个观点颇得我心。他提到大陆九州出版社一位编辑给他写信,说大陆人耽于市场经济,满脸功名利禄,爱学外文,不注重英文,请董桥同意编印他谈学习中文和英文的旧作。董桥拒绝了。

 

他说,“。。。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深深觉得,做得好是性情带出来的,做不好,也是性情拖垮的,没有一分天生的文字因缘,硬教硬学都是枉然。。。”

 

我在开博初期,同事希望我多写些英语学习的文章。我却刻意避开此类话题,也从不在《新东方英语》上写些什么背单词,考托福雅思技巧之类。我的观点是,语言都是相通的,只要把中文学好了,英文便迎刃而解。

 

我说的中文,不是我们从小学的什么主谓宾,什么虚词,助词,偏正结构之类,也不是这几十年来被马列译著俄语结构政治术语玷污了的所谓“现代汉语”,而是千年来氤氲在中文里的那种气韵。我不愿意谈英语学习,是觉得,如果连中文的美都感受不到,学什么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