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养猪论”诠释中国楼市冷与热!


                                            独立地产评论人:文/丁延平

   在内地一个小山城的远房表叔从粮食系统退下来后在城郊的山脚下圈地办起了养猪场,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深谙养猪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规律,并介绍当开养猪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的猪肉就供大于求,于是猪肉价格就跌下来一些。如果碰上年成不好或是天灾什么的,猪饲料老贵啦,很多人经不起折腾就选择转行退出了养猪行业。养猪的人少了自然市场上的猪肉也有限了但是需求依然庞大,于是乎猪肉价开始猛涨。接着由于猪肉市场行情转好又会吸引一批人介入,市场进入新的轮回。

    夫养猪行业如是因果循环,今中国房地产行业何尝不是如此!但无论是养猪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都需要主管部门的引导与监管,若任自由化发展其某一周期阶段泛滥的市场价格影响到民生及幸福则悔之不及!

    随各类商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在其进程中难免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因此立法机关应该加以立规制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譬如早些年前养猪行业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私宰生猪、“病猪”上市甩卖及商贩斗胆以“注水猪”乱市等都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然则中国房地产行业也曾有“养猪的做出狐狸事情”的乱相。譬如供应市场上出现的为逃避“90/70政策”出现的组合户型、偷面积赠送露台、开发商随意更改容积率等;需求市场上出现的“购房团”扫楼哄抬房价、少数购房消费者假离婚骗贷、地产中介以签定“阴阳合同”帮助买卖双方逃税等。虽说这些现象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逼出来的,但也说明主管部门的预警机制和提前量并没做足,或者有故意“放水”之嫌!

    观当今中国楼市之“高房价”,则犹如人为“注水猪”使然!倘若没有2007年“拐点论”以来政府4万亿大力“救市”;倘若没有金融机构大开信贷“闸门”,生硬地向房地产行业注入大量的货币资金,恐怕一些中小房企过不了2008年的那个冬天!而2009年没有采取任何“刹车”措施的中国楼市没有理由不红火!2010年,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虽然面临“两轮”重镑调控,但再次拯救了GDP,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保持着领先一筹的加速度!

解铃还需系铃人!20082009年政府对楼市基本上是“放”,“放一放”楼市就“热”;20102011年政府对楼市是“收”,“收一收”楼市自然“冷”。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1年的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总理也在多次场合表态:“有信心治理房价问题”。采取的手段就是在“十二五”期间推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同时规范各地房地产开发及交易市场。元月26日“新国八条”明文规定提高二套房首付至6成、对二手房交易中营业税的规定、房产税试点工作的推进、29日央行新年首次加息、限购令推广到72城等“组合拳”新政相继应用。

目前各地楼市政策调控叠加效应初显,北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呈现“量跌价稳”市场表象。

    笔者认为,2011年中国政府对楼市的治理重点就是将犹如“注水猪”一样的“高房价”加以“挤水”,只有采取多条调控措施狠狠打击炒家但不要误伤刚需(事实上现阶段首次买婚房的80后年轻人“很受伤”),并辅以合理税收政策,挤出“高房价”“水份与泡沫”,让“过热”的房产行业“冰敷退热”,也才有望使得中国楼市重返已经偏离许久的健康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