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相辅相成
答网友问(21)
孩子的成才,成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没有好的老师,不管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
的切,不管家庭教育是何等的优秀,也难以保证孩
子顺利的成长、成才。
网友问:你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这么好,孩子成长得那么优秀,学校教育似乎对你们的并不重要了,你是怎样看的?
蔡 答:我以天西为例回答这个问题.天西在小学阶段的顺利成长,与陈春玉、林一微两位老师对她的关爱分不开的。初入小学时,天西坐在凳子上两脚不能着地,所以她自己想坐上去很困难,陈、林二位老师总是把她抱上去,上厕所时,裤带子还不会系,都是两位老师帮忙的,天冷的时候,陈老师看她衣服穿得太少,多次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披在天西的身上。这些事天西都很感动,后来读中学时,都把它写在作文上,可见记忆之深。
在学习方面,两位老师抓住天西人小,聪明好学的特点,对她以表扬鼓励为主,从来不严励批评。即使有什么问题也很及时的与我们取得联系,找出原因,耐心地加以纠正,决不粗暴对待。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护了她的自信和对读书的兴趣。
在城关五小就读时朱英弟老师对他也很关心,因为她人小,朱老师特别关爱照顾她,经常用鼓励方法来教育她,从不粗暴批评;林大智老师也很善于发现人材,把一个9岁的小娃娃选为毕业班数学竞赛选手,代表学校参赛,他很认真地予以辅导,结果拿了一等奖。
所以,孩子的成才,成长是学校与家庭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好的老师,不管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地切,不管家庭教育是多么优秀,也难以保证孩子顺利的成长、成才。
附:蔡天西给母校百年校庆的贺信
尊敬的苏正旺校长及校庆办公室各位师长:您们好!
值此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我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向母校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同时借此机会向您们并通过您们向母校所有师长和全体校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情的问候。
我是一九八六年从母校毕业的,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稚气未尽的九岁小姑娘。转眼之间已经轮回了十几个春秋(瑞安城关三中读二年初中,后去苏州中学读中国科大少年预备班;中国科大少年班读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一年硕士;哈佛大学读三年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了一年博士后;华盛顿大学任教二年)。现在已成长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并行将执教哈佛大学。“春风得意,扶摇直上”的经历常被家乡父老和有关媒体所赞颂。其实在我看来,真正值得赞颂的是那些辛辛苦苦栽培过我的人。其中就有母校师长的一份启蒙之功和栽培之恩。所以,无论我在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就,我将永远只是母校师长们所玉成的桃李而已。
岁月流逝虽已淡忘了许多美好的往事,但在母校求学的岁月至今依然是记忆犹新。我忘不了蒋行东校长亲自领我走进教室时的快乐情景;也忘不了朱英弟老师接收我时的满腔热情;而林大智老师认真辅导我参加全市小学生数学竞赛(结果我获得一等奖)之事仿佛就在昨天;小学时代的那些同窗书友更是不能忘怀,闭上眼睛那一张张童真无邪的脸孔就会一下子浮现在脑海。童年趣事的回忆则成了我——一个远在太平彼岸的游子的难得乐事。
尊敬的苏校长,我还想借此机会请您转达我对在校就读的小弟弟、小妹妹的亲切问候。让您告诉他们十几年前曾有一位名叫蔡天西的大姐姐在这里就读,在这里编织童年的梦。而且后来这些梦居然一个个都实现了。因而证明了一个铁的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让他们相信孙公创办的实验小学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好学校,因此要珍惜这个美好的学习环境,好好读书,去争取光辉灿烂的未来,为祖国争光,为母校争光。另外请您告诉他们,我很想和他们交朋友,因为玉海楼畔有我永远的童年和永远伴随着我的童年的梦。我很想从他们身上去找回一些本该属于我那个年龄的失落掉的趣事,而且我相信这些故事将会激励他们在求学道路上的斗志。
十六年的岁月虽然并不算漫长,但是世事沧桑,人世间的一切都已大变样,惟一不变的是我对故乡,对母校的怀恋,是我对母校师长的那份尊敬感恩之心。最后我用十六个字表达我对母校的永远不变的敬意:
启蒙之情天长地久
栽培之恩永志不忘
敬祝各位师长
福体康泰,万事如意
永远的学生:蔡天西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