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收官五连阳 兔年会否走上坦途路?


    

虎年收官五连阳 兔年会否走上坦途路?

   我们上日分析提示,春节之前的“小红包”行情似乎很给力,但对于节后行情仍需要防患行情出现“卸力”的现象。在春节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行情中的回吐现象非常明显,受“一号文”刺激的水利股出现一日游现象,高铁、海工等近期炙热的主题股也纷纷出现了休整趋势。原因很简单,行情的政策与经济背景,以及外围形势太过复杂,在防御之上的策略中,有许多投资者在节前纷纷“入袋为安”。

   我们近期持续分析,尽管行情在节前出现了“小红包”。但这并不能改变行情整体仍处于“紧缩困境”的状况,整个行情仍处于小市值股估值重心下移,权重股对行情形成依托的“慢放气”过程中。行情整体架构上要走出“紧缩困境”的泥潭,至少有下述因素尚未消化到位:

  (1)一季度还有1-2次加息,央行近期强调“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受冻雨、雪灾、干旱,以及节日消费影响,1月份农产品价格再次出现加速上涨,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春节假期后就将公布的1月份CPI再创新高已是大概率事件(目前1月份CPI的已被预期到5.4%以上)。最近,央行首次提出用利率杠杆管理通胀,意味着再次加息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我们早在去年12月份又分析预期:下次加息在春节后的2月中下旬。现在来看,过了春节假期就将进入1月份经济数据披露期,届时,市场必然会立即绷紧再次加息的神经,进入戒备状态。

  (2)我们反复分析预期,持续的紧缩调控,以及对房地产的严峻调控不可能不影响到实体经济。因此,在经过一季度“最紧的”调控之后,市场必然会调降公司盈利预期。现在来看,这种苗头已经显现,最新公布的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这个环比跌幅有些“恐惧”。这一方面印证了我们之前分析的去年4季度GDP超预期增长是补库存的原因,不具备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再从1月份从各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上升,其中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这说明两点:

   一是,连续对外签署巨额订单背景下的进口部分对1月份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二是,在去年四季度补库存后,企业的库存消化并不顺畅,以至于补库存后的库存量在上升。

   除此外,其余各真正关系着内生性GDP的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尤其以积压订单指数回落最为显著,回落了4.2个百分点。生产、出口、就业等关键几项指数的下降对后期经济增长更具指导意义。从行业分类来看,以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首的14个行业高于50%,为首的行业达到60%以上。很明显,这个几个1月份的景气行业均是受益于春节假期效应的拉动。对GDP更有紧密关系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材料与能源类企等均低于50%。 

   很明显,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经济领先指标,PMI的显著下降预示出了“紧缩之后是增速降低”的方向。我们在年初关于“2011年股市六大看点”中曾分析提示:今年的A股市场面临着上、下半年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上半年主题是“反通胀”,下半年主题是“稳经济”。目前这种政策与经济趋向已经更加清晰。从股市大局上来看,在流动性收缩“先跌估值,再跌业绩”的行情架构中,行情整体还有一个调降业绩的压力没有得到消化。因此,节前“小红包”行情只是一轮次级波动,而非大级别反弹,更非筑底上升。这预示着节后行情还不会走上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