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保有量超1亿辆的压力巨大


    

  今年的车市近乎零增长基本成为共识,这也是本世纪以来的汽车产业最艰难的一年。但由于前两年的销量高增长带来的车市保有量高增长的压力已经更急迫的摆在眼前。如何有效的面对汽车社会的压力也是未来几年的重大课题。

  一、中国车市高增长

  从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11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2.34亿人,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今年前11个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1628万辆,增长7.86%,其中汽车增加1361万辆,增长14.98%。汽车保有量今年10月底首次超过摩托车保有量,标志着中国机动车结构由摩托车为主体向汽车为主体转变。以个人名义注册登记的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774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4.17%,成为汽车构成主体。

  从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情况看,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达14个,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达472万。与2010年底相比,合肥、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南宁、西宁、福州、长沙、兰州、西安等10个城市的汽车增长比率超过20%。

  二、车市高增长的压力在于保有量

  今年的车市零增长的压力是汽车行业难以接受的,但另一个保有量高增长的压力也是社会难以承受的。今年的前11个月的汽车保有量增长15%,远快于机动车的增长,而狭义乘用车的增长又快于汽车的增长。

  由于狭义乘用车是私车保有的主体,也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广泛的,因此道路拥堵和污染的压力是始终快速增长的,不会因为短期的车市销量低迷而缓解。

  三、部分城市的增长更快

  近两年的车市出现限制使用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另一个是中西部的省会城市,这些特色性的中小城市面临购车需求的暴增,由此也出现了类似贵阳等的限制措施。

  此次公安部公布的10个城市的汽车增长比率超过20%,其中的特点是西部城市多,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南宁、西宁、兰州、西安这七个城市都是西部城市,而合肥、福州、长沙也有两个是在中部地区,中西部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保有量超高速增长的压力将是未来几年的车市主要矛盾爆发点。

  四、未来的汽车社会的压力更大

  随着近几年的城市土地价格暴涨,房地产热带来的城市发展资金较充裕。而今年以来的房地产低迷,土地价格平稳,保障房建设如火如荼,这都带来城市的道路改善的压力加大。一方面是城市保障房的地点较偏,需要更多私家车的上下班出行,另一方面是主城区的道路改善资金缺乏,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城市的道路拥堵压力加大。

  五、汽车社会需要良好秩序

  目前的社会交通秩序较差。与机动车及其驾驶人快速增加相比,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素质的提升比较滞后。目前,中国每年处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都保持在2亿起左右,其中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尤为突出,开车打手机、争道抢行、占用应急车道、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还较为普遍。

  比较典型的矛盾是拥堵情况下的汽车与自行车和行人的矛盾加剧。由于道路拥堵的汽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等现象明显,而由此出现严重的交通对立现象,尤其是与部分人的仇富心理结合,交通矛盾的压力更大。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是需要社会的努力,尤其是宣传引导更是迫在眉睫。前期的经济发展的违规者得利的现象在现实的交通中也是很突出的,如何引导社会风气和交通出行习惯需要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