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hold最低要求


 

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hold最低要求

 

为了这篇短文的标题,我是煞费心机,我从内心里是不愿意中英文混用,但最终还是决定这样用一下,关于政府的职能我始终认为抓不住最低标准的要求,包括产品准入制度,产品标准,各种合格评估,而去不切实际的搞太多的评优评估,或者说是评优活动,那么很可能最终即便是都是优,结果却是真假难分辨,作假的事情就在所避免,更重要的是凡事都成了一个套路,一旦在发展中失去个特殊性,而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往往有害无益。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普遍性,这个哲学道理很简单,但往往我们会违背,这是思想与工作方法中必须克服的。

 

最近在讨论乳业标准,这个标准属于政府强制性的食品标准,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而是所有企业。这种标准也不能被某一个企业所绑架,政府是对全体公民饮用安全负责。这一点抓住了,而且执法部门也是这样严格检测,那么乳品市场要比政府主导搞免检产品,优质产品的评比要现实得多,如果是这样的执政理念,那么“三鹿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或者即便出现,会在第一时间就会察觉。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hold最低要求,优秀的就会脱颖而出,优秀的产品存在于普遍的合格产品之中。

 

最近和一位很有见地的中学校长交流,我们直言不讳的谈到教育的评优评估。我觉得合格评估是必须的,hold合格评估,优秀的学校就一定在其中。教育部门搞了评优评估,那么所有的学校就会按照评优评估的要求去做,就会丧失个性——自己的特殊性,那么势必会违背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有甚者就是造假。

 

教育部原来的想法是抓好优秀学校的建设,这种想法过于天真,是违背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哲学道理。

 

“钱学森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一流人才是金字塔尖上的人才,绝不能是悬空浮着,它的基础就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实实在在,有了这种实实在在才会有创新,这是一流人才产生的基础。

 

与其说教育在评优,不如说教育在竞赛,在比升学率,升学率是一个不能造就一流人才的数据。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是“教”和“育”组成的,是培养人的工程,现在上学成了什么呢?

 

教育成为“考”: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

 

这和考秀才、考举人、考状元也就没有太多的区别。科举是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现在西方的文官也在去考试录用的办法,这是在区分一类人,是选拔制度,绝不能成为一种教育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实现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和“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走出应试教育。

 

如果我们不是hold合格评估,而是hold评优评估,教育资源不可能均衡,必然会把目标转向升学率,于是有的校长们就在高喊升学率是高中生存的生命线,这样下去,“钱学森之问”永远没有结果。

 

三思而后,决定说出: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hold最低要求。如果最低的要求都抓不住,那么就不会有最优秀的脱颖而出。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