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人社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劳动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的报告指出,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达4.2∶1。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为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为16717元。2010年上海某银行员工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人均为35.75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12月2日人民日报)
两相比照,让我们如此深刻又如此直观地明白了什么叫分配不公,什么叫起点不公。10倍的巨大差距,并不能意味着银行员工个个是劳动模范,农林牧渔业行业的员工个个是懒汉;相反,它恰恰凸现了命运决定收入高低是怎样一个怪胎?因“命运”而获得高收入的,银行只是其它垄断行业的缩影。在坐拥垄断带来的天然优势,又可以获得市场种种好处的垄断行业,即使你是懒汉,也可以肥得富油;而在其它较之于垄断行业更辛苦、劳动强度更大的行业,纵然你是劳模,也照样多劳少得。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基本在1.6—1.8倍左右。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则稳定在1.5—2倍左右。按劳分配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到头来却变成了命运决定收入,这样状况能说是正常的吗?离开了效率优先去讲公平分配,那叫大锅饭,然而且不说效率优先必须由效率体现,才能让优先体现公平,而许多垄断行业的效率却一直为人所诟病,更不必说效率优先首先要有机会的均等。然而现在垄断行业的畸高收入,恰恰是在机会不平等的背景下获得的,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垄断权力的变现。如果说大锅饭扼杀的是社会的活力,那么分配不公则伤害社会的根基。
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不合理的差距会激化矛盾。公众期待公平,当然不是要否定“效率优先”,而是在“优先”的前提下真正“兼顾公平”,不是将“兼顾”变成“不顾”。就现实的国情而言,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收入是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关键,因为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分配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发展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应形成良性互动,合理的分配能够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力,而不合理的分配最终会因消费能力的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减。改变初次分配不公的状况需要重新洗牌——即使洗牌会带来阵痛,但阵痛终久是短痛;在短痛与长痛之间,前者是唯一选项。
依靠税收等杠杆当然有助于调控垄断行业的畸高收入,然而改变命运决定收入的状况更需要重新洗牌,依靠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分配新格局。无论是从深化改革的政治基础看,还是从民意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看,收入分配改革都到了必须下决心的时候了。为了让全社会看到信心,应尽快制定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方案,并明确某些衡量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要指标如城乡收入差距比、行业收入差距比、基尼系数等在未来几年要控制到什么水平,解决某些突出问题要分出阶段性目标,政策措施要落实到位,使百姓能够亲眼看到进展,更好地树立起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信心。 (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奚旭初
解决行业收入悬殊的问题 需要更深层次改革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