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企业成长接受《川商》杂志的访问


1,你在《企业成长:寄生、共生、超越》曾经谈了企业发展阶段这三者的关系。我们也注意到在产业链中,有些企业为某一龙头企业做产业配套,并取得了很好 的发展。我们想问的是,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勇于做龙头企业的配套产业,这是不是一很好的发展捷径?做“寄生”企业有什么原则或规律需要遵循?

给龙头企业做配套,选择“寄生”,是企业初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可以作为企业成长的一种模式,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初期的成长发展,结合笔者所服务和跟踪的企业,认为选择“寄生”,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致胜:

一是规模致胜。“寄生”是企业成长的模式和初级阶段的产物,伴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依托“寄生”来形成规模效应,从给单一的企业配套到成为专业领域的规模企业,成为行业专业化分工和配套的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来形成价格竞争力和优势。

二是技术致胜。选择“寄生”的企业同样需要在专业领域的技术方面创新,成为专业领域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的引领者,通过技术创新来设置门槛和形成竞争力。

三是特色致胜。主要是在提升配套产品的附加值方面形成特色,如可以小规模定制方面有优势;如可以通过配套产品的创新来影响龙头企业;如可以是在服务方面塑造特色等等。

 

 

 

 

2,企业从“寄生”到共生需要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如果某一“寄生”企业处于某一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上游,是该龙头企业的供应商,由于产业链地位决定了他 的依存地位,该“寄生”如何才能做到与龙头企业共生?

从“寄生”到“共生”,需要的是共同成长和相互配合,形成强有力的互补效应。无论是寄生于龙头产业的上游还是下游,都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式的伙伴关心达到“共生”状态,由单一的经济关联上升到结构性的关联,如在标准方面形成了引领;如在股份方面形成了战略合作;如在技术与设备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结构性关联;如设置了转移成本等等,最终都将由“寄生”走向“共生”。

 

 

 

3,我们也关注到,做“寄生”企业可能会面临到一些风险,比如会受到龙头企业或上游产业的制约,会“一荣俱荣”,“寄生”企业该如何规避这一风险?

 

为了规避寄生带来的风险,做“寄生”的企业一方面需要练好“内功”,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分散风险,因为“寄生”会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从单一的“寄生”过度到专业化的行业配套;在规模、技术和特色等方面去塑造竞争优势。

4,王先生特别提到了“寄生”企业最后的超越,为龙头企业做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该如何超越?

从“寄生”到超越,需要中小企业利用好为龙头企业配套的机会,快速崛起和成长,实施三步走战略:

一是从“寄生”到行业专业化的配套,在行业方面形成影响力。

二是从OEM(贴牌加工)过度到ODM(自主设计),通过技术创新在标准或某个特色上形成优势。

三是实施OBM(自主品牌)战略。超越“寄生”,需要有品牌战略,通过前期的积累来实施自主品牌工程,成为业内专业化分工影响力的企业和自主创新品牌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