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的发展目标是,树立不可动摇的优势,成为中国大陆地区EMC热力基础设施投资业务的主要品牌。
有条件和国际能源竞争的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企业,它们具有独到的资源,亦有其局限,简析如下。
①传统热力公司。其优势为精通市场,渠道畅通,资金较雄厚,信誉良好,尤其是热电联产企业。它们将在这一领域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其不足之处是运行成本较高,暂时处于亏损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
②EMC领域的基金与投行。资金雄厚,精通EMC业务,是它们的优势;对专业技术较陌生是它们的不足。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是它们进入本市场的唯一途径。
③地源热泵领域的专业企业。有技术积累,对市场相对熟悉,有较成熟的渠道,是它们的优势;资金问题是它们的瓶颈。它们选择投行合作,会形成优势互补。目前,一批地源热泵领域的专业企业已将目光聚焦在EMC热力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有的已经行动起来,跨出了第一步。幸运的是,它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投资模式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通,仍需要观察、等待。
由于EMC热力基础设施投资的市场刚刚启动,大家还都没有做好准备,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我们属于专业企业,同大多数同行相比,目前我们的优势并不明显。我们的任务是在短期内打开局面,建立优势;而我们打开局面、建立优势的核心资本是技术积累和可行的投资方案。将技术积累和投资方案转化成为一批投资项目,就会使我们领先起跑,并逐步建立起上述5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我们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融资渠道。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在西安、北京等地率先推出样板工程,并提升企业品牌,扩大影响,为后期推广投资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大城市传统热力供应市场的格局来看,进入这一行业的,都是有独到资源的企业,没有独到资源的企业很难进入这一市场。热力供应市场属于公共服务领域,这一市场同暖通设备制造、销售、服务行业有本质的不同,其门槛较制造业高得多,尤其是在大城市、在出现竞争的时候。
传统的公共服务行业如电力供应、天然气供应等,被国企垄断;新兴的公共服务行业如移动通信、有线电视、高速公路等,亦被国企垄断。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企实力雄厚,二是当时民企对风险与盈利前景看不清楚;等看清楚了机遇已经失去了,再想进入时发现市场门槛太高了,已承受不起。
在经济发展进入微利时代以后,企业老板们发现,公共服务行业客户群体稳定,坐地收银,比每天都要寻找新客户的制造业要幸福得多;同时,企业老板们也发现,进入公共服务行业、尤其是进入可以盈利的公共服务行业,是如此的困难。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趋利原理会迅速提高盈利行业的门槛,使市场份额集中在寡头手里。
在有可行的投资方案、技术方案、收费方案、管理方案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就会成为基础热力设施投资服务领域的寡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