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司机


 
 
由于语言相通,在美国替国内亲友团做全程陪同的司机,本来应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可以向司机讲述对家乡巨变的故事,也可以让短期出访的老乡们更加快速地了解美国风土人情。
从管理学意义上说,沟通总是有条件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是两大主体,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传递过程更需要的是(也许是较为困难的)信息编码和转译。
记得第一天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当我们通过安检、海关等手续正式踏入美国国土时,居然举目无亲地在机场口巴望司机达1个多小时。长途飞行11个小时后的时差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为麻烦地是大包小包的行李让我们寸步难行,个别烟民能够稍微获得丝丝解脱的是,选择在某个有限的角落抽起一口烟。终于等到了司机,也不知何故,居然又在机场广场前绕行一圈,耽误时间良久。感到困惑的是,司机居然没有对我们做出任何一点道歉,哪怕只要是一句真诚的问候,也许就会化解心中的不快,达到绝佳的沟通效果。
第二天出访高校的活动,的确让大家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天色已晚,大伙们准备好好地为仲书记过个生日。时差的原因,居然能够在这样一个国度内过上两次生日,酒是自然少不了的。司机居然一再要求我们不准喝酒,并且把我们带进了一家没有酒牌的中国餐馆。也许是酒精的作用,也许是放松的心情,在回酒店的客车上,大伙们合唱了一曲生日祝福歌,似乎又得罪了司机。不知为何原因,司机看到我们偶尔站立于车厢内,居然打电话请示公司老板,准备报警。即便真是美国规定不允许在行进的车厢中站起来,但司机完全可以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做出合理的解释,矛盾也许会迎刃而解。
第三天出访世界知名高校——加州理工大学,这是一所“盛产”诺贝尔奖的高校。全团人十分争惜此次培训机会,早早地就出发了。但是,在加州生活时间长达10多年的司机居然在校园周围转悠转悠两三圈,害得我们迟到时间达20多分钟,不得不向对方高校表示歉意。司机居然为此还自行其是地总在辩解些什么,哪怕只是说声“对不起”,也许气氛仍然融洽。
我个人认为,司机作为信息发出者,在遇到问题或者不便时,只要友善地提醒信息接收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要准时地带领者大家按预定行程出访,只要热情地安排好大家的国外生活,相信作为高智商、有修养的代表团,完全会宽容司机的难处,完全会珍惜这份难得的友谊,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事情激起了大家的反感,沟通过程失败,最终不得不解雇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