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从商标做起,但不应止于商标?


  从贵州省丹寨县旅游文化部门获悉,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丹寨县已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锦鸡舞”等文化商标。据介绍,“锦鸡舞”发源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等苗族村寨。2006年,“锦鸡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底,贵州省丹寨县启动了此商标的申报工作。目前,商标已进入公示阶段,若无异议,可望在明年上半年获得商标证书。(《贵阳晚报》12-10 )

  为何丹寨县如此卖力地做此商标呢?商标注册后他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觉得这里政府或者知识产权人混淆了品牌和商标的区别。注册成商标并不一定能做好他们意向中的这种文化品牌。品牌从商标做起,但不应止于商标,后期的品牌内涵与产品是基础,品牌的宣传是助推器。在这里应当注重挖掘文化的传统,并创新其表现形式。

  注册商标是创造品牌的必由之路。几年前,见诸报端的商标故事大多和“抢注”有关,由于商标保护意识不强,明明是你亲手养大的“孩子”,一下子却被别人抱走了。在被抢注风吹痛后,现今的许多政府或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增强了不少,但在这些政府或企业积极注册商标的背后,却有许多尴尬:很多商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作用,长期赋闲于办公室中,从注册之日起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商标。这种为了商标而商标,脱离了商标的本意。

  创品牌不止于注册商标,注册商标只是创品牌的第一步。之前有媒体拿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和中国的山寨企业作比较,单从创新来说,一些山寨企业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有的山寨手机可以比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机待机时间长,外观设计上山寨产品的灵感也很丰富,然而即便是山寨产品也能注册商标成为苹果、橘子、香蕉,山寨依然只能是山寨,而乔布斯的苹果却能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原因在于,注册商标之外,创造知名的品牌还需要花费相当的功夫,比如品牌宣传推介、产品营销、企业文化等等,而不是说有了响亮的注册商标,就能够一劳永逸的。

  海尔集团公司现在是中国著名的企业集团公司之一,但其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体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该厂于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产生出了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为体现出双方的合作,将产品名称定为“琴岛——利勃海尔”,并且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现在的海尔兄弟),其商标由“琴岛——利勃海尔”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1991年,该商标被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经过几次变更后,于1991年变更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并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设计理念的新商标,该商标由“琴岛海尔”中英文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1993年5月,“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名称变更为海尔集团公司,其商标由中文“海尔”、英文“Haier”和“海尔图形”组成。为了加大对“海尔”商标的保护力度,海尔集团在所有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上均申请注册了“海尔”、 “Haier”和“海尔图形”商标。

  1997年4月,海尔总裁张瑞敏在“中国市场营销国际研讨会”上说:“品牌是帆,资本是船,海尔就是依照这样的原理,不断发展品牌,积累资本。”。截止到1999年1月,海尔集团在国内申请注册了600余件商标,还在12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500多件商标。海尔的商标品牌价值,1994年首评时为42.6亿元,1999年达265亿元,2009年达到812亿元,是中国企业中品牌价值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良好的品牌意识造就出强劲的企业上升势头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海尔连续第8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首位。海尔品牌的优势也拉动了它在海内外市场的拓展。成为小企业品牌之路的楷模。

  有一个恰当的比喻,小企业的发展犹如一次长途旅行,启程的是产品,载体是商标,抵达终点站的是一个完整的品牌。但大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任何大企业其实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而确信无疑的是,后期的品牌内涵与产品是基础,品牌的宣传是助推器。有长远的品牌经营理念,它们的距离将会缩短,关键就是在于你选择的路线和到达的方式!

  创品牌不止于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