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服务政府仍有改善空间
记者从深圳市外专局拿到的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全年共引进留学人员1646名,比上一年度增幅23.39%,呈现出“放量”增长态势,在保持了连续十年引进人数超千人的基础上,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成为引进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深圳市引进留学人员总数累计达4万人。
深圳去年引进的“海归”中,呈现出年轻高学历的趋势,在1600多人里,硕士有1186人,占总数的72.05%,有75.65%年纪在30岁以下。从所学专业来看,学习管理类的最多,有435人,占26.4%;其次是金融类,有299人,占18.15%。再次是电子信息类、文学类、机械类和生物化学医药类专业留学生。“这种专业分布符合深圳以高新科技和现代化金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要求。”深圳市外专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以外,来深“海归”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非深户籍占到八成以上。“外来扎根型海归的增多不仅反映出了留学人员对深圳的认同在明显增强,同时也说明了深圳多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对非深户籍留学人员具有极大的磁吸效应。”
不过,当记者问及是否有针对深圳户籍留学生做过统计,如深圳每年有多少孩子出国留学、毕业后回流深圳的又有多少、都从事什么样的行业等问题时,外专局相关负责人则坦言: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统计。“我们局主要负责来深外国专家、专业人才的工作,这方面的统计不是我们工作范畴。”深圳市外专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海归”来深、回深以后也不一定会到外专局进行登记备案,因此他们也没法掌握确切的数据,也没法及时把握其走向。
“没有进行过类似的统计,因为现在出国的途径太多了,有的孩子在中学,甚至小学的时候就通过一些培训机构、交换生等方式出去了,我们不可能做这样一个统计。”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确实要得到一个比较权威的数据,估计得咨询各国驻深、驻华大使馆才行。
服务须从细微处着力
不断完善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这场人才争夺战留下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近日,深圳市民章某回国后未能顺利就业,又染上赌博恶习,欠下巨额赌债后绑架邻居儿子被捕,这则新闻引发了不少市民网友的议论。
堂堂“海归”为何成了“海待”?最终还沦为阶下囚?其所作所为固有可恨可悲之处,但如果在其回国就业创业不顺的时候,能够有人、有相关的组织协会去关注其需求,为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或许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国内还没有一个地方像深圳那样有着这么明晰的人才认定标准和这么全面的配套帮扶政策。”深圳市人保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说。不过,据记者观察,无论是此前专门针对国内高层次人才“1+6”文件,还是如今专门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1+5”文件,虽然已经覆盖了人才科研、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惠及了不少高层次人才,但在这些配套政策中,对那些在就业、创业中失意,或者一开始无法适应和融入这座城市的海归们关怀、引导和照顾还是太少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来深、回深“海归”并不知道深圳市外国专家局为何物?甚至没有听说过“孔雀计划”,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大多也是固定在原有的同事、朋友圈子中活动,在就业、创业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去寻求哪些协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往往是在自己原有的人际网络上寻求资助。
“人才引进的着力点既要做好‘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9月末,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候,专门谈到对深圳未来人才政策走向的看法:现在对人才的资助一般是认定这个人是人才后才给予资助,这就好比是“鲤鱼跳龙门”,跳上来的才给予资助。其实对于成功者或者事业如日中天的人来说,有些奖励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必要,而真正需要资助的往往是创业前期,真正有意义、有作用的资助也是在人才创业前期。
“对于海归而言,我们确实还有很多雪中送炭的工作要做。”深圳市人保局专技处处长张谦在和记者交流时候坦陈,做好“海归”服务工作,政府仍有改善的空间,但“海归”自己也要学会调整观念。“80、90后海归和60、70后真的相差很大,在就业取向和求职观念上都不一样,有些‘海归’也容易染上眼高手低的问题。”
海归协会、联谊会 作用几何?
除了政府的照顾以外,其实协会、联谊会更容易成为“海归”求助的“娘家”,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海归”的“娘家”还真不好找。
深圳历史悠久、影响力最大的留学生组织无疑是“深圳留学生联谊会”,该联谊会由深圳市外专局组织,是专门为来深“海归”服务的协会。
协会会长一直由深圳市领导担任,其宗旨是:密切留学回国人员与党和政府的联系,团结联络广大留学人员为深圳特区建设多做贡献;为留学人员提供科技交流、互通信息、交流感情、横向合作的渠道;收集、反映留学回国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留学回国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与困难,更好地发挥留学回国人员在特区建设中的作用。
但据记者了解,该协会成立于1993年,十年间共召开了5次成员大会,期间也曾举办过多次大型的联谊活动,如联欢会、茶话会、座谈会等。但自2003年以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开过大会。记者在网上多次搜索,也没有发现该协会最近的活动消息。“唐杰副市长已经答应出任深圳留学生联谊会的会长,我们现在也在抓紧联系和筹办,希望明年上半年能够再开一次全体大会。”深圳市外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与深圳市留学生联谊会相比,南山“海归”联谊会是相对活跃的一个“海归”协会,由于其地处深圳“海归”集聚地——南山,因此平时讲座、沙龙、体育比赛、联欢会等活动也比较多,为来深“海归”融入深圳、就业创业、安家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了咨询和协助。
“在为海归服务过程中,协会其实是最好的载体,他们可以成为海归和政府之间搭起的一个联谊互动、信息交流、合作沟通的桥梁。”不过,深圳市人保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在和记者交流时候也坦言,这些协会都面临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生存。
“深圳有很多民间组织协会,但超过一半都面临生存问题,最直接的就是经费来源问题。”该负责人说,“海归”协会、联谊会不像家具协会、服装协会、装饰协会那样财力雄厚,政府对协会的补贴有限,协会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义务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因此各种联络人员和服务人员也是流动的,想要提供固定的、长期的、有效和细致的服务很难。
媒介缺位,海归与政府 沟通打折扣
协会、联谊会等各种媒介的缺乏,导致“海归”与政府之间联系有了落差,而“海归”在获悉与享受政府的各项福利政策时,也打了不少折扣。要真正巩固政府与“海归”之间的沟通,要使得“海归”们来到深圳以后真正留得住、过得好而且有所贡献,必须要稳固这一条桥梁。
“刚回来的海归与国内的人有些距离感,甚至会感到孤独。”大中华新海归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唐安丽说。该协会于200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创始人是三名80后“海归”,刚开始是由人人网、开心网、脸谱等社交网络召集,后来在“海归”之间相互传播,如今注册和常联系会员已经有了5000人,在深圳的就有3000人。
“我们的协会成员80后为主,年龄主要在26至28岁左右,硕士文凭占六成。主要在英国、澳大利亚留学,所学专业中,金融为主,这些成员主要是进入父辈公司和大型企业,或者自由创业,月收入在1万元上下。”唐安丽介绍,该协会主要为海归创业、就业和业余生活搭建平台。在创业方面,为海归收集国家和区域政策,生活补助信息和商业基金等,而协会也会利用海归资源,提供就业招聘平台。
作为一家民间“海归”协会,活动经费何来呢?唐安丽告诉记者,目前该“海归”协会不收费,平日活动主要找协会里的成功“海归”拉赞助,普通会员只要注册即可,非“海归”人士也可以加入其中,但需要一名注册“海归”推荐方可。
得益于一些“大海龟”、“富海归”的帮助,大中华海归协会能够顺利发展壮大,而对于其它的小型“海归”协会组织而言,生存压力犹在。“小海归”们在抱团取暖的时候,政府和大海归们的支持更显珍贵。
非深户籍海归占八成
“大海龟”建言
留学前应做好规划
姓名:金焰
性别:男
年龄:36岁
籍贯:西安
留学地:加拿大、美国
职业:深圳市东方金源律师 事务所执业律师
“近二十年,海归数量在涨,质量在降。”东方金源律师金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一些“海归”的含金量表示了怀疑。1995年,金焰在国内读了两年大学就去了加拿大留学。“当时大陆去的留学生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我念硕士以后,华人学生的构成才慢慢有了变化,2000年左右,中国大陆留学生潮才真正出现。”
金焰认为,“海归”青睐深圳是因为深圳本身就是一线城市,而且毗邻香港,有一定区域竞争优势。“但深圳也有很多条件比不上北京和上海,深圳只是区域金融中心,而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两地吸引的500强企业总部比较多,而深圳太少了。”
对于近些年兴起的“留学潮”和“海归潮”,金焰认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笔很重要的投资,近年来,不少深圳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一些家长也热衷于将孩子送出去国外留学。“留学未必是一件好事,出去前就应该做好规划,如果没有计划好,就把孩子送去最终只会亏本。”金焰说,现在很多孩子在国内的学习成绩就不好,也缺乏自我照顾和适应能力,这类孩子就算送去国外也长不了多大的见识,只是长一点旅游的见识而已。
“政府应该更加给本土海归更多的扶持。”就深圳出台的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各项扶持政策,金焰认为,“孔雀计划”重点内容是吸引海外人才,包括外国人,但看不到对现有本土“海归”人才的任何扶持政策,而深圳本土“海归”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无疑更深,在政策上应该给他们适当倾斜一下。
高端人才买房少是潜在危机
姓名:徐希平
性别:男
年龄:55岁
籍贯:安徽
留学地:日本、美国
职业:奥萨制药董事长
现在担任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徐希平是2006年回国创业的。在回国之前,徐希平已经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回国后,他在深圳创立奥萨医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复方药物“依叶”。作为回国创业的海归精英,他坦言:“是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创业少走弯路。”
徐希平说,创业初期,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从政策到项目到法规等,省药监局、市药监局、市发改委都为其积极提供服务和指导。“很多‘海归’回来创业,企业还没有成功就死掉了,奥萨没有死掉这离不开深圳的支持。”徐希平说,海归要回国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在创业初期非常重要。
“深圳的‘孔雀计划’出台很及时,我们企业今年要引进5个海外教授,而且每天都有海外人才来投简历。”徐希平告诉记者,“海归”们在了解“孔雀计划”以后,都对深圳产生了兴趣,也愿意把回国创业或就业的首选地定在这里。
“孔雀计划”对于解决深圳的高科技人才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人才来了之后关键还在于要留得住。徐希平建议,深圳在扶持“海归”人才方面,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扶持,要帮助人才在企业内发展和帮助企业发展,就需要政府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配套政策。
“企业没有发展,加上深圳生活的压力大,大家都不愿意留下来,只好转到其他城市去,比如高新技术企业里,‘海归’买房的很少,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危机,说明他们是准备随时走人的。”徐希平说,深圳特别需要人才,而要留住人才,关键还在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各个行业要打造一些海归创业的样本企业。
“多几个像华为这样的样本,对于“海归”来说就是一种吸引力。”徐希平说,如果“海归”在回国后在国内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看到一些样本企业在发展,就会觉得回国有前途,“这样不用打广告,不需要‘孔雀计划’,这些海归人才都会纷纷跑回来的。”
(与 李荣华合作采写)
做好服务政府仍有改善空间
评论
3 views